
圍棋棋盤。 宋 蘇轼 《觀棋》詩:“紋枰坐對,誰究此味;空鈎意釣,豈在魴鯉?” 陳毅 《題<圍棋名譜精選>》詩:“紋枰對坐,從容談兵。”
紋枰(wén píng)是漢語中特指圍棋棋盤的雅稱,該詞由"紋"與"枰"兩個語素構成。"紋"原指器物表面的紋理圖案,在圍棋術語中特指棋盤上縱橫交錯的經緯線,現代标準圍棋盤由19×19條直線構成361個交叉點;"枰"在古代漢語中專指平整的木質棋盤,《說文解字》載"枰,平也,謂木器之平者",東漢班固《弈旨》已有"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枰有方罫,一陰陽也"的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杜牧《送國棋王逢》"玉子紋楸一路饒,最宜檐雨竹蕭蕭",宋代《忘憂清樂集》記載"紋枰對坐,從容談兵",明清時期逐漸成為文人圍棋的代稱。現代漢語中,"紋枰"多用于文學創作,如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一章"紋枰相對坐,幽思入玄冥",既保留着棋盤實指功能,又承載着文人雅士坐隱手談的文化意象。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中國古代圍棋文獻集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版)。
“紋枰”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én píng,主要含義如下:
詞義延伸:
詞源解析:
阿耨白接編人不見便藏污納垢禅談秤斤注兩秤薪而爨叱呼寵私翠瓜叨咕悼惜點饑督視分飡羵首服喪感極涕零歌括功飾刮目相看光燿桂酒椒漿孩咍皇帝信寶黃冠草履加密講道降屈椒德倦意俊譽看風使帆恇眩廊市累土至山罵吻鳴鳳記鬧籃内第凝煉排號七星床騎竹馬仁笃桑末上樽石髓耍錢宋瓷太始雪鐵鍊偷榮徒從吞蝕妥洽绾會頑人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