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纬萧的意思、纬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纬萧的解释

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 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 金农 《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纬萧(wěi xiā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蒿草编织成席子。该词源自《庄子·列御寇》中的寓言故事,后引申为安贫自守、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下从语义溯源、文化内涵及经典用例三方面详释:


一、本义溯源:编织蒿草的技艺

“纬”指横向编织,“萧”即蒿草。字面意为将蒿草交错编织成席。《庄子·列御寇》载: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

此处描写贫民以编织蒿席为生,突显其清贫自足的生存状态。此典成为后世诗文“安贫”意象的源头。


二、文化引申:淡泊名利的象征

因《庄子》典故的流传,“纬萧”从具体劳作升华为精神符号,代表两种文化意涵:

  1. 清贫自守

    如宋代刘克庄《挽陈北山》诗:“纬萧草门,笔耕不辍”,以“纬萧”喻隐士甘守清贫。

  2. 拒斥外物

    典故中父子弃宝珠而守本业,衍生出“不慕荣利”的哲学态度。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释:“纬萧者,安于贫贱之事”。


三、经典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编蒿为席。引申指安贫守素。”

  2. 《辞源》

    强调其典出《庄子》,释义:“编萧蒿为席箔。比喻清贫自守。”

  3. 诗文范例

    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诗:“贫室如悬磬,端忧剧守株。纬萧防害稼,饭牛待读书”,以“纬萧”自陈清寒治学之志。


结论

“纬萧”从《庄子》的物质劳作意象,经文人提炼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的精神符号。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由实入虚”的典型特征,兼具语言学价值与哲学深度。


参考文献来源

  1. 《庄子·列御寇》(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3. 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87)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5.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
  6. 元稹《元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网络扩展解释

“纬萧”是一个源自《庄子》的典故性词语,其含义及文化内涵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词源与基本义
    该词出自《庄子·列御寇》中“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的记载。本义指编织蒿草制作帘箔(“萧”为蒿类植物,“纬”指横向编织),是古代贫民维持生计的一种方式,如晋代司马彪注《庄子》称“织蒿为薄”,清代郭庆藩解释为“家贫织芦蒿为薄,卖以供食”。

  2. 引申义与典故象征
    因《庄子》故事中主人公虽贫却拒绝不义之财,后世将“纬萧”引申为安贫乐道、清贫自守的象征。例如阮籍《咏怀》用“纬萧弃明珠”赞颂淡泊名利,颜延之《陶徵士诔》以“织絇纬萧”描述陶渊明躬耕自足的生活。

  3. 特殊用法考据
    部分文献(如)提到“纬萧”在特定语境中可指代捕蟹工具“蟹簖”(即用竹篾或蒿草编成的阻断式渔具),但此用法相对少见,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该词核心含义围绕“编织蒿草”的劳作场景,后经文学化发展为品德象征,常见于赞颂隐士或清廉之士的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果白汗边乡搏攫抄敚尘坌称首喘息未定村纣麤澁待贾贷帖道德天尊动悟二八年华風笙父王横戈狠强魂依姜被滹沱麦饭见惠究尽记问之学峻崎抗体苦筋拔力阆伉烂泥阑珊老孺历怀凌替离舍离酌龙亢蜜香纸暖云破罐倩人虬结起移软硬兼施三寸鸡毛色狼杉子圣朝绳屝省家是用讼庭宿岁土埂隗俄伟干稳子毋车相依为命县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