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庸之人和聖人。《古文苑·揚雄<太玄賦>》:“皦皦著乎日月兮,何俗聖之暗燭。” 章樵 注:“世俗昧此理,惟聖見之甚明。”
“俗聖”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俗”與“聖”構成,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sú shèng
釋義:指“凡庸之人和聖人”的并稱,強調世俗普通人與超凡聖者之間的對比。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哲學讨論中,強調凡俗與崇高的對立關系。例如在評價人物或思想時,可通過“俗聖”表達對境界差異的思考。
“皦皦著乎日月兮,何俗聖之暗燭。”(《太玄賦》)
此句以日月之明喻真理,暗諷世俗之人的蒙昧與聖人的明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或詞語演變,可參考《古文苑》等古籍或權威漢語詞典。
俗聖是指在普通人中間能夠起到崇高、有權威地位的人,也可以指世俗中具有高尚品質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的部首是「人」,共6畫
《聖》的部首是「土」,共8畫
來源:
俗聖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形容劉備的忠心和高尚品質,後來逐漸演變為用來形容在普通人中具有超出常人的崇高品質和權威地位的人。
繁體:
《俗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要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文獻來确定,一般在研究古代文獻時會涉及到古漢字的具體寫法。
例句:
1. 他雖然出身平凡,卻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智慧被尊稱為俗聖。
2. 在裡民的心中,這位慷慨無私的人一直被看作是俗聖。
組詞:
1. 俗律:指世俗的法律。
2. 人聖:指在人群中具有高尚地位和品質的人。
3. 聖人: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
近義詞:
1. 聖人
2. 名人
3. 哲人
反義詞:
1. 俗人
2. 平常人
3. 平庸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