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身的意思、白身的詳細解釋
白身的解釋
(1).白色的身軀。
(2).光身;赤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段公子》:“二更後,月明如晝,砌蟲唧唧,夜氣清涼,聞院内履聲藉藉。公子白身起,穴窗外窺,隱隱見一少男一 * ,對坐花臺畔。”
(3).即白身人。 唐 徐凝 《自鄂渚至河南将歸江外留辭侍郎》詩:“一生所遇唯 元 白 ,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别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壬:“ 令狐楚 為 桂府 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 元 張可久 《柳營曲·又答》曲:“念我白身,誤卻青春。” 明 王錂 《尋親記·報捷》:“知他有着荷衣分,知他是依舊白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白身》:“ 唐 時節度幕職多自辟署,歷久乃奏官於朝。白身者,所謂版授,未通朝籍。”參見“ 白身人 ”。
(4).特指罷官者的身份。 清 錢謙益 《召對文華殿旋奉嚴旨革職待罪感恩述事》詩之四:“碁局方闌睡正濃,白身仍作舊 吳 儂。”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白身”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綜合權威來源的信息,主要解釋如下:
1.無官職的平民(核心含義)
指未擔任官職、無爵位的普通百姓,是古代社會地位的重要标志。
典型例證:
- 《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稱“白身”,體現其早期未有官職的身份。
- 唐代高適詩句“白身谒明主”,描述文人以平民身份求仕。
2.罷官者的身份
特指官員被罷免後失去官職的狀态。
例:明代傳奇《尋親記》中“依舊白身”,暗指人物被革職後的處境。
3.字面與引申含義
- 白色身軀:字面指動物或物體的白色軀體(如《夜譚隨錄》中“白身起”描述赤身)。
- 光身/赤身:部分文獻中引申為赤裸身體的狀态。
4.社會隱喻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缺乏社會地位或成就的人,類似“布衣”“素人”等概念。
使用提示
- 在曆史文獻中,“白身”多用于強調身份與仕途(如《三國演義》突顯劉備早期境遇)。
- 詩詞中常借“白身”表達懷才不遇或歸隱心境,如徐凝“白頭遊子白身歸”。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三國演義》《夜譚隨錄》等原著,或訪問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身"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人或動物因病體瘦弱而血肉減少的狀态。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白(日部首)和身(身部首)。其中,白部首代表白色或光亮的含義,而身部首則表示與人的身體有關。根據筆畫順序,白身的筆畫數為11。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白身的寫法為「白體」。在古代,白身主要指的是人們衣着褴褛、貧窮、生活艱辛的狀态,以及因貧困、饑餓等原因導緻的消瘦和無力的情況。
以下是關于白身的一些例句:
1. 他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上,身子日漸白了。
2. 這隻流浪狗因缺乏食物,變成了一隻白身的動物。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白癡、白皮膚、白骨等。
與白身近義的詞語有:痩身、憔悴、消瘦等。
與白身反義的詞語有:健康、豐滿、壯實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