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 唐 錢起 《登勝果寺南樓雨中望嚴協律》詩:“微雨侵晚陽,連山半藏碧。” 唐 羅邺 《柳絮》詩:“處處東風撲晚陽,輕輕醉粉落無香。”
“晚陽”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析:
“晚陽”字面指夕陽,即傍晚時分的太陽。該詞由“晚”(傍晚/晚年)和“陽”(太陽)組合而成,常用于描繪黃昏的自然景象。
最早見于唐代詩人錢起的《登勝果寺南樓雨中望嚴協律》:“微雨侵晚陽,連山半藏碧”,通過“晚陽”與“微雨”“連山”的意象組合,營造出暮色中的朦胧意境。唐代羅邺《柳絮》詩“處處東風撲晚陽”亦以晚陽襯托春末的飄絮場景。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晚陽”引申為比喻人生晚年或事物接近結束的階段。例如:“他的成就如同晚陽般絢爛,為生命畫上圓滿句號。” 這一用法更側重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晚陽”主要作為自然景象的客觀描述,其文學性較強,多用于詩歌或散文。比喻用法雖存在,但需謹慎區分是否為通用表達。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權威漢語詞典。
晚陽是指太陽在日落時的光輝或景象。通常用來形容夕陽下的美麗景色,給人一種溫暖、甯靜、浪漫的感覺。
晚陽的部首是日,表示與太陽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0劃。
晚陽的來源于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字面的意思是太陽下山的時候。由于夕陽下的景色通常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所以晚陽也漸漸成為了美好、甯靜的象征。
晚陽的繁體字為「晩陽」。
晚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1. 在晚陽的照耀下,湖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2. 走在晚陽下的小路上,感受到了一絲溫馨和甯靜。
晚陽背影、晚陽西下、晚陽島
夕陽、黃昏陽光
早晨的陽光、上午的陽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