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容的意思、禮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容的解釋

(1).禮制儀容。《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陳書·程文季傳》:“ 文季 最有禮容,深為 高祖 所賞。”《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容,清蹕而臨太學。”《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擊毬時﹞往來交錯,前後遮約,争心競起,禮容全廢。”

(2). 漢 樂名。《漢書·禮樂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樂》、《禮容樂》……《禮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隋書·音樂志下》:“﹝ 漢高帝 ﹞又作《昭容》、《禮容》……《禮容》生於《文始》,矯 秦 之《五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禮制儀容(核心含義)

指符合禮儀規範的儀态、舉止和容貌,強調在特定場合中表現出的得體言行。其内涵包括:

  1. 外在表現:體态端正、神情莊重、聲音適中,如《論語》記載孔子在朝廷上“鞠躬如也,如不容”。
  2. 内在修養:禮容是内心德行的外化,需與禮儀内涵相應,如祭祀時需肅穆,宴賓時需恭敬(澎湃新聞分析)。
  3. 分類:根據不同場合可分為祭祀之容、賓客之容、朝廷之容等,需做到“與情俱”,即情緒與禮儀統一。

典型示例:孔子幼時便以俎豆為玩具模仿禮儀(《史記·孔子世家》),《禮記》也強調“顔色稱其情,戚容稱其服”。

二、漢代樂名(曆史專稱)

指漢高祖時期創制的《禮容樂》,與《昭容樂》并列,主要用于《文始》《五行》等舞蹈的伴奏(《漢書·禮樂志》《隋書·音樂志》記載)。

補充說明

禮容不僅是一種行為規範,更被視為儒家文化中個人修養與社會秩序的重要體現,其核心在于“誠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容

禮容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在社交場合中,人們遵循的一種規矩和儀式,以展示對他人的尊敬和關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說文解字》将禮容的字形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 "示" 和 "衣"。 總共擁有13個筆畫。

來源

禮容這個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制觀念。在古代,人們将尊敬和禮貌視為一種美德, 在社交場合表達尊敬和關心的方式被稱為禮容。

繁體

禮容的繁體字為 "禮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禮容寫作 "禮容",其中 "禮" 指的是禮儀, "容" 指的是外貌和風度。

例句

1. 在正式場合,我們應該注意保持適當的禮容。

2. 他的禮容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1. 禮儀

2. 客套

3. 禮節

4. 正裝

近義詞

1. 儀态

2. 風度

3. 舉止

反義詞

1. 粗魯

2. 不懂禮貌

3. 外表不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