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dy]∶指人或動物的整個生理組織,有時特指驅幹和四肢
(2) [health]∶健康狀況
她的身體很虛弱
亦作“ 身躰 ”。1.指人或動物的全身。《戰國策·楚策四》:“ 襄王 聞之,顔色變作,身體戰慄。”《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而威重,長八尺餘,身體鴻大。”《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 歌利王 ﹝時﹞,割截身躰,節節支解。”《水浒傳》第四回:“俺好些時不曾拽拳使腳,覺得身體都困倦了。” 方之 《在泉邊》:“告訴你一件好笑的事,檢查身體的時候,真緊張!”
(2).體格;體魄。《管子·任法》:“利身體,便形軀,養壽命,垂拱而天下治。”《墨子·公孟》:“有遊於 子墨子 之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飲食為減少,身體豈寧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展開看時,不過説銀子已經收到,在外要小心保重身體的話。” 方之 《在閣樓上》三:“好久不見了,老書記,你--,你身體還好吧?”
(3).謂親身履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墨子 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
“身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延伸,以下從多個層面進行解析:
指生物體的物質存在形式,由骨骼、肌肉、器官等構成的生命載體。例如:
若需進一步探讨特定領域(如中醫“氣血”理論中的身體觀),可提供更定向的解析。
身體是指人類或動物的物質形态,包括頭、頸、胸、腹、背、手和腳等部分。它是人體賴以生存和進行各種活動的載體。
身體的部首是身,共有7畫。
“身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身體的字形與現代有一定差異。繁體中的“身”字在下部多了一橫,“體”字則在左側加了“骨”部。
1. 他有一個強壯的身體,適合從事體力勞動。
2.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健康。
3. 雖然他年過古稀,但精神矍铄,身體仍然很健康。
1. 人體:指人類的身體。
2. 身軀:指人或動物的體格。
3. 身影:指人或物體的影子。
1. 身形:指人的體态、身軀的形狀。
2. 體魄:指人的身體素質、體格。
3. 肉體:指人的身體、肉體的欲望和感覺。
1. 靈魂:指人的精神、心靈。
2. 心靈:指人的思想、情感、意識等方面。
3. 神魂:指人的精神、意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