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箨的美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新竹》:“徐觀穉龍出,更賦錦苞零。”
“錦苞”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錦苞”指竹箨的美稱,即竹筍外層的包皮或筍殼。該詞通過“錦”(華美的絲織物)與“苞”(包裹之意)組合,賦予竹箨以精緻、美麗的意象,常用于詩文中的自然描寫。
唐代詩文
陸龜蒙在《奉和襲美公齋四詠次韻·新竹》中寫道:“徐觀稚龍出,更賦錦苞零”,用“錦苞”形容竹筍初生時脫落的箨片,暗喻新竹生長的動态。
宋代詩詞
歐陽修《樂哉襄陽送劉太尉從廣赴襄陽》中“錦苞玉筍味争新”,将“錦苞”與“玉筍”并列,突出竹筍的鮮嫩與外觀的雅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詩詞賞析中。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的語境,可參考《全唐詩》《全宋詩》等文獻。
《錦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華美的花蕾。
《錦苞》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金屬)和艸(草字頭)。
其總筆畫數為19劃。
《錦苞》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起初是由古代文人借用的一種文雅的說法,後來逐漸形成固定詞語。
《錦苞》的繁體字為「錦苞」。
在古代,「錦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苞」可以寫作「苽」。
1. 花冠上的錦苞,在朝陽下綻放出美麗的色彩。
2. 長滿錦苞的花叢是花壇上的亮點。
1. 錦衣(錦緞制成的衣服)
2. 錦囊(裝有各種物品或機關的布袋)
3. 錦狀(形容光彩奪目的景象)
錦繡、羅列
凋落、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