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辭的意思、款辭的詳細解釋
款辭的解釋
猶供詞。《宋書·徐湛之傳》:“ 範曄 等謀逆, 湛之 始與之同,後發其事,所陳多不盡,為 曄 等款辭所連,乃詣廷尉歸罪。”
詞語分解
- 款的解釋 款 ǎ 誠懇:款留。款曲(?)(殷勤的心意)。款待。款洽(親切融洽)。款誠。款語(懇切談話)。 器物上刻的字,書畫、信件頭尾上的名字:落款(題寫名字)。題款。 式樣:款式。 法規條文裡分的項目:條款。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專業解析
“款辭”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款”在《漢語大詞典》中有“誠懇、條目”兩重核心含義,如“款誠”指真誠,“條款”指分項陳述的内容。“辭”則指言辭、文辭,《說文解字》釋為“說也”,即表達思想的語言形式。二字組合後,“款辭”可理解為誠懇的言辭或分項陳述的條文。
二、文獻用例
- 誠懇陳言:明代《萬曆野獲編》記載“上疏款辭懇切”,此處“款辭”指臣子向君主進谏時真摯的言語表達。
- 條目式文書:《後漢書·禮儀志》提及“具列款辭”,指祭祀儀式中按條目撰寫的祝禱文,強調格式的規範性。
三、現代應用
當代《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納為“分項陳述的言辭”,多用于描述古代公文或禮儀文書的特定表達形式,現代口語中已鮮少使用。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萬曆野獲編》《後漢書》《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款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
法律術語:供詞
- 這是更常見且被多數文獻引用的含義,指案件審理中的口供或書面陳述。例如《宋書·徐湛之傳》記載的案例中,“款辭”即指涉案人員的供述。
-
文學表達:優美的文辭
- 少數資料提到該詞可形容文辭的華美或雄辯,如“辭令華美”“文筆妙絕”。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和現代語境中均較少見,可能與“款”字單獨表“誠懇”“題字”等含義的延伸有關。
使用建議:
- 在曆史文獻或法律相關文本中,優先理解為“供詞”;
- 若涉及文學評論,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向文辭修飾。
- 注意避免與“款”的其他常見義(如“款式”“誠懇”)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愛藉敖言稗政報話寶冕保申背駝邊吏避朝損膳采斿材職參入傳説傳衍淳備麤澀躭味錠子金發引蜂窠蟻穴佛手柑歸藩鬼路鼓尾嘉德肩膊講宗蠒絮叫叫究物眶睫間樂妓烈铮铮民賦母株泥淪憑翊牆腳淺話乾澇潛翳憔悴輕氣球球後憩休驅捶取撮髯閹軟綿撒溺賞戀山林文學手啟送行天生麗質同屋痛憎通資頭香誣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