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複水的意思、重山複水的詳細解釋
重山複水的解釋
謂山巒重疊,水流盤曲。 宋 林逋 《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複水去無窮。” 陳毅 《東征初抵高淳》詩:“此日一帆凴顧盼,重山複水是 江 南。”參見“ 山重水複 ”。
詞語分解
- 重山的解釋 重疊的山。 晉 左思 《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蠻陬夷徼,重山萬裡。” 宋 張元幹 《菩薩蠻》詞:“歸恨隔重山,樓高莫憑欄。”
- 水的解釋 水 ǐ 一種無色、無臭、透明的液體:水稻。水滴石穿。水洩不通。 河流:漢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稱。水庫。水利。水到渠成(喻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完成)。水可載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筆。墨
網絡擴展解釋
“重山複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山巒重疊,水流盤曲的自然景象,多用于形容地形複雜、山水交錯的壯麗景觀。
二、出處與示例
- 經典出處
出自宋代詩人林逋的《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複水去無窮。”
- 現代引用
陳毅在《東征初抵高淳》中化用此句:“此日一帆憑顧盼,重山複水是江南。”
三、語言特征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重山”與“複水”并列組成。
- 發音:chóng shān fù shuǐ(注意“重”讀作chóng,意為重複、重疊)。
- 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四、常見用法
- 描述風景:如“江南重山複水,宛如畫卷”。
- 文學修辭:用于詩歌、散文中增強畫面感,突出自然地貌的連綿曲折。
五、易混淆點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比喻破壞後修複的景象”,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山水重疊盤曲”為核心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更多詩句用例,可參考中的擴展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重山複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山相連的地方有水流動。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重"、"山"、"複"和"水"。其中,"重"的部首是"裡",它的筆畫數是9;"山"的部首是"山",它的筆畫數是3;"複"的部首是"複",它的筆畫數是11;"水"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是4。
《重山複水》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它出自《莊子·外篇·逍遙遊》中的一段話:“皓齒明眸,其好者人之所知也;妖妖爾歩,委地而長者人之所長也;挾短大才,重山複水者人之所善也。”另一種說法是它出自《後漢書·南匈奴侯者傳》:“匈奴重山複水,燕丹南匈奴四十餘年矣。”無論來源如何,它表達的意思都是山水相連、地勢險峻。
在繁體字中,"重山複水"的寫法一般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重山複水"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在《莊子·外篇·逍遙遊》中,它的寫法是"重山復水"。
以下是示例句子:
1. 這座城市的風景就像《重山複水》,美得令人陶醉。
2. 這部小說描寫了一幅《重山複水》的畫面,展現出大自然的壯美。
關于組詞,可以組成"複山重水"、"山水重複"等詞語。與"重山複水"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山高水遠",它也形容山水相連、景色壯麗。與"重山複水"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山高水低",它形容山和水的高度不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