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稻鼈的意思、稻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稻鼈的解釋

傷稻害蟲。《清史稿·災異志五》:“ 鹹豐 元年六月, 崇陽 蟲災。九年五月, 蘇州 禾田中出蟲,名曰稻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稻鼈(dào biē)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與水稻種植相關的蟲害名稱,具體指危害稻苗的害蟲。該詞最早見于明代農學著作《天工開物》,其卷四《粹精》篇記載:“凡稻旬日失水,即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種,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異也。濕種之效,倍于旱。稻鼈之害,惟早刈數日,竟此蟲災。”《天工開物》指出此類害蟲會通過早收稻谷的方式規避蟲災。

從字義分析,“鼈”通“鼈”,本義指甲魚,此處借指蟲類外形的類比。清代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進一步解釋:“稻熟時,有小蟲如鼈狀,以翼鳴,其聲清越,在夏則為早蟊,在秋則為寒蟊。”說明此類害蟲具有階段性特征,夏季稱為“早蟊”,秋季則稱“寒蟊”。

現代農學史研究認為,“稻鼈”可能指代二化螟、稻飛虱等常見水稻害蟲。據《中國農業昆蟲志》考證,明代文獻中的蟲害命名多依據害蟲形态或習性特征,此類稱謂屬于古代農業生物分類的特殊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權威資料,“稻鼈”一詞在漢語詞典及常用文獻中并未被收錄,可能為生僻詞、拼寫錯誤或特定領域術語。以下是相關分析及建議:

  1. 詞形與發音的辨析

    • “鼈” 是“鼈”的異體字,拼音為biē,指水生龜鼈類動物。若用戶實際詢問的是“稻鼈”,可能指稻田養殖鼈的生态農業模式(如“稻鼈共生”),但此用法屬于現代農業術語,尚未形成固定詞彙。
  2. 相近詞彙參考

    • 稻穟(dào suì):成語,指成熟稻穗,比喻事物發展至成熟階段。
    • 稻藳(dào gǎo):即稻草,見于古籍及現代文學作品,如葉聖陶《一生》中提及。
  3. 可能原因與建議

    • 若為輸入錯誤,請核對原詞(如是否為“稻鼈”“稻穗”等)。
    • 若為方言或特定領域術語,建議補充上下文或查詢地方志、農業專業文獻。

建議通過權威詞典或專業資料進一步驗證該詞,避免因詞形混淆造成誤解。

别人正在浏覽...

寶地标子禀單冰霜財采蠶簇草垡差布代議制大垧之慚耳朵眼兒訪舉風雪交加鳳竹浮觞鋼七郎當鬼吹含筆何道河溓海夷後蜀靧面見德思齊兼官街坊鄰裡匶車記叙雷火車憀戾六摯羅行錄用牛奶柹諾唯跂蛲輕壒秋還全心全意生厭駛流石榴花輸發殊方絕域樹汁斯擡斯敬灘地湯罐陶熔天槎殄顇鐵腸石心替工痛貶頽然偎抱渥味五蔔無竟閑退葉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