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積滞,不解。 漢 徐幹 《中論·貴言》:“故君子之與人言也,使辭足以達其智慮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過其任而強牽制也。苟過其任而強牽制則将昏瞀委滞而遂疑君子以為欺我也。”
(2).擱置;稽留。《三國志·吳志·薛綜傳》:“其書遂委滞,迄今未撰奏。”《北史·李訢傳》:“﹝ 訢 ﹞用 範檦 陳策計,令千裡之外,戶别轉運,詣倉輸之。使所在委滞,停延歲月。”
“委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事物堆積、停滞不前,或問題未能解決。
出處:漢代徐幹《中論·貴言》中提到:“苟過其任而強牽制,則将昏瞀委滞而遂疑君子以為欺我也。”。這裡強調過度幹預會導緻事物積滞,引發疑惑。
指事情被拖延、停滞或滞留。
例子:
“委滞”既可表示具體事物的堆積未解,也可指抽象事務的拖延滞留。其用法在古籍中常見,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權威字典或《中論》《三國志》等原典。
《委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事物停滞不前,無法運行或進行下去的狀态。
《委滞》這個詞的部首是女(nǚ),總共有16個筆畫。
《委滞》是由“女”和“立”兩個字組成的。由于“立”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稍有不同,變成了“站”字,即稱為“嬃”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寫成“委滞”的是“姅滯”,使用了更多的部首和筆畫。
1. 隨着疫情的肆虐,整個經濟陷入了一種委滞的狀态。
2. 這個項目的推進遇到了太多的委滞,導緻進展緩慢。
3. 資金鍊斷裂使得該公司的業務陷入了委滞。
與《委滞》相關的詞語有:
1. 停滞:指事物因各種原因而停止運行或發展。
2. 停頓:暫時停止或中斷。
3. 停滞不前:指某事物沒有進展,停留在一個階段。
相反的詞語是《順暢》,意思是事物運行、發展或進行順利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