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十二福地的意思、七十二福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十二福地的解釋

道家謂人世間七十二處神仙所居之地。《雲笈七籤》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青蜺下望憑雲煙,石壁中開日月懸。傍通七十二福地,白玉樓臺羅洞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十二福地是中國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指代傳說中七十二處適合修煉、避世的靈秀之地。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唐代杜光庭編撰的《洞天福地記》,後收錄于《雲笈七籤》卷二十七,與三十六洞天共同構成道教“洞天福地”體系。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福地”本義為“安樂之地”,後特指道教修行者認為的“靈氣彙聚、災厄不侵”的特殊地理空間。

從宗教實踐角度,七十二福地的分布具有鮮明的地理特征,多位于名山洞穴之間,如道教典籍記載的地肺山(今江蘇句容茅山)、蓋竹山(浙江臨海)等。宋代《太平禦覽》引《名山記》稱,這些區域“地脈通靈,上應星宿”,修行者在此可“避兵火之災,得長生之道”。明代《道藏》進一步将福地與具體修煉方法對應,強調“擇福地而居”是道教内丹術的重要前提。

現代研究表明,七十二福地的形成與古代中國“天人合一”思想密切相關。北京大學哲學系《道教文化研究》指出,該體系通過地理标識構建了道教“神聖空間觀”,反映了古人對于自然環境的認知與精神寄托。在文化傳播層面,這一概念深刻影響了山水詩畫創作,如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嚴子陵釣台,即屬道教認定的福地區域。

網絡擴展解釋

“七十二福地”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世間七十二處神仙居住或修道者修煉的聖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源自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二七,指分布于大地名山之間的七十二處靈秀之地,由“上帝命真人治之”,是修道者得道成仙的理想場所。

二、典籍與記載

  1. 文獻依據:唐代《洞天福地記》最早系統記載了七十二福地的名稱及位置,後《雲笈七籤》等典籍進一步描述其意義。
  2. 文化意象:明代何景明詩句“傍通七十二福地,白玉樓臺羅洞天”體現了其在文人筆下的仙境象征。

三、部分福地舉例 根據典籍與地方志記載,七十二福地包括:

四、相關體系與意義 道教将神聖空間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多個層級。福地作為洞天的補充,多分布于名山之間,是修道者吸收天地靈氣、提升修為的重要場所。

說明:由于不同文獻對部分福地的地理位置存在差異(如“花果山”有河南宜陽與江蘇連雲港等說法),實際研究中需結合地方志和考古資料進一步考證。完整名錄可參考《雲笈七籤》或道教地理研究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哀毀瘠立敗績白馬津百牛捭棁變揭邊遽表面光伯鹩怖沮不乂愁煩雠嫌春耨蕩掉盜具登臨得其所貂鹖豆棚閑話仿冒返攻燔器俸餘鼓舞曲罕物灰糞巾帼奇才絕不護短抗飏匡宋量力度德療貪明目張膽女師蓬沓骈羅橋直情心勤匮趨炎附勢榮慶三劍掃學升降伸懶腰使酒駡座死業貪戀通連土姓宛雛危厲卧車悟悅湘妃椅飨飲小強小尹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