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傾圮的意思、傾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傾圮的解釋

倒塌。《水浒傳》第一○八回:“軍士争先上橋,登時把橋擠踏得傾圮下來。” 明 張居正 《處士方田李公行狀》:“道路橋梁傾圮,輒捐貲為修葺。”《清史稿·災異志三》:“﹝ 乾隆 ﹞十三年四月初五日, 清河 大風雨,民舍傾圮無數。” 巴金 《還魂草》:“另外的兩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着半傾圮的木架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傾圮(qīng pǐ)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建築物或構造物損毀狀态的書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倒塌、毀壞。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解析其詳細釋義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指建築物因年久失修、外力破壞或自然災害而坍塌、損毀 的狀态。

例證:

“古廟曆經戰火,牆垣傾圮,唯餘斷柱殘瓦。”

近義:傾覆、坍塌、頹毀

反義:矗立、完好、穩固


二、權威辭書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義:“傾塌毀壞。多指建築物。”

    引用:

    “傾圮,謂倒塌毀壞。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城郭傾圮,宮室焚蕩。’”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5卷,頁3213)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建築物)倒塌。”

    例句:

    “地震後,許多房屋傾圮,滿目瘡痍。”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頁1068)

  3. 《辭海》(第七版)

    釋義:“傾覆坍塌。多形容建築破敗。”

    文化延伸:

    古文獻中常見用于描寫戰亂或衰敗景象,如“城垣傾圮,百業凋敝”。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頁1892)


三、語義演變與用法


四、相關文化意象

在古典文學中,“傾圮”常象征時代變遷、文明衰微,如: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李煜《虞美人》(暗喻宮室傾圮之悲)


“傾圮”作為書面語詞彙,精準描述建築物坍塌毀壞的狀态,承載深厚的曆史文化意蘊。其釋義與用例在權威辭書中高度一緻,是漢語表達“損毀”概念的典例。

網絡擴展解釋

“傾圮”是一個書面用語,通常用于描述建築物或結構的倒塌、毀壞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建築物或結構因年久失修、外力破壞等原因導緻坍塌、崩壞。既包含物理上的倒塌(如橋梁、房屋),也可引申為抽象事物的衰敗(如制度、體系的崩潰)。
    • 讀音:qīng pǐ(“圮”為第三聲,易與“圯”(yí)混淆,需注意區分)。
  2. 拆字釋義

    • 傾:原意為傾斜、倒塌,引申為徹底倒下的狀态()。如“傾覆”“傾塌”。
    • 圮:專指毀壞、破裂,《說文解字》注:“圮,毀也”。二字組合強化了“徹底毀壞”的含義。
  3. 使用場景

    • 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如《水浒傳》中“橋擠踏得傾圮下來”描述橋梁倒塌()。
    • 現代多用于形容古建築遺迹(如“古城牆傾圮”),或比喻性表達(如“信仰傾圮”)。
  4. 補充說明

    • 近義詞:坍塌、崩毀、頹圮
    • 反義詞:穩固、屹立、完好
    • 使用建議: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書面語境;需注意與“傾斜”(僅指歪斜未倒塌)的區分。

若需更多古文用例或相關詞彙擴展,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敖辟百葉紅伴食中書保齡球保訓避招不利市扯天扯地車蹤帶便點索頂名替身斷骨多一半多贅兒客犯阙封妻蔭子風星傅弼故倡蝦蟆粘黑分花機讙奮回歸年胡盝夾谷教忠驚坐考質科計蜫蠕锟吾髺髮連裌硫酸鋇卵脬鬧茶甯可信其有槃互嫔物樸實頭青塞然荻讀書髾髮絁失張倒怪思賢苑邃沖袒括桃源圖桶子徒系畏偄無聲虎呷啜下發險螫銷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