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并振興。《書·洪範》:“ 鯀 則殛死, 禹 乃嗣興。” 晉 桓溫 《薦谯元彥表》:“陛下聖德嗣興,方恢天緒。”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武皇 晏駕,寄深負圖……聖主嗣興,地居 旦 奭 。”
嗣興是由“嗣”與“興”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繼承并振興前人的功業。該詞源自古代漢語語境,常用于描述對先祖功績的延續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文化傳承意蘊。
一、詞素解析 “嗣”在《漢語大詞典》中明确記載為“繼承、接續”之意,《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1287頁特别指出該字多用于宗法制度下的世系傳承場景。“興”則包含興起、昌盛雙重内涵,《辭源》(中華書局,2018修訂本)第2345頁釋義強調其“由隱而顯,由微而盛”的動态發展特性。
二、整體釋義 組合後的“嗣興”在《中華大辭林》第5卷(語文出版社,2020年)第892頁被定義為“繼承前代基業并使之振興”,特指在政治、文化或家族領域延續既有成就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該詞常見于史書典籍,如《宋史·禮志》中“嗣興大統”即指繼承皇統并開創盛世。
三、應用示例 在文學創作中,該詞多用于贊頌曆史人物的功績,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周公嗣興,制禮作樂”的表述,完整呈現了繼承與創新并重的文化發展觀,該例證引自《曆代典故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第356頁。
“嗣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嗣興(拼音:sì xīng)指繼承并振興,多用于描述對前人事業或傳統的延續與發展。例如《尚書·洪範》中記載:“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即大禹繼承父親鯀的事業并完成治水使命。
嗣
興
曆史文獻
實際例句
該詞多用于曆史叙述或褒揚性語境,如描述王朝更疊、家族傳承或重要人物延續事業,帶有莊重色彩。
哀叫敗将殘兵柏梁宴壩基備悉貶笑摛掞錞于出污泥而不染寸蹏尺缣酢器岱祠電化教具發火翻工負绐骨格規圓矩方谷造含藏黑箱荒寂黃梅花活法互用兼攝矯妄戒業錦布救族開戒空鑿苦因蠟蟻春靈爻亂烘闾中麻紙悶懑彌勒榻末腳皮肉樵刍青镫湫敝勸學山謡聖髓深洽施關釋尤霜鈇殊禅速食店逃杯钿璎通厚頹如畏懷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