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四時陶冶身心。 漢 班固 《白6*虎通·禮樂》:“南夷之樂,持羽舞,助時養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時養漢語 快速查詢。
“時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四時陶冶身心”,強調通過順應四季規律來修養自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白虎通·禮樂》:“南夷之樂,持羽舞,助時養也。”這裡指南方少數民族的樂舞配合四季規律,輔助修養身心。
文化内涵
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人應順應自然時序調整行為與心态,如春季生發、夏季成長、秋季收斂、冬季藏養,以達到身心平衡。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遵循自然規律的生活方式,例如根據季節調整飲食、作息等養生實踐。
“時養”是融合自然規律與人文修養的傳統概念,強調人與四時協調共生的智慧。
《時養》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意指適時地保養、修養。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來休息、放松,以調整心态和身體狀态。
《時養》這個詞由“時”和“養”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時”的部首是“日”,總共由六畫構成;“養”的部首是“兒”,總共由四畫構成。
《時養》一詞經常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其繁體形式是「時養」。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時養》的古代寫法為「時養」。
1. 他懂得自己的身體需要時養,所以每天都會給自己一段時間來放松。
2. 大自然的變化讓人們明白了適時地時養自己的重要性。
- 養生:指通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健康、適當鍛煉等方式來維持身體健康。
- 養心:指保持心态平和、内心甯靜,以提高生活質量。
- 養性:指培養良好的品德和性格,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養生、保養。
虐待、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