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蘭月的意思、蘭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蘭月的解釋

指農曆七月。 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風動蘭月。”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秋》:“《提要録》:‘七月為蘭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蘭月是中國傳統農曆中對七月的雅稱,這一名稱蘊含深厚的文化意象與自然關聯,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


一、詞源與曆法依據

“蘭月”之名最早見于古代歲時典籍,因農曆七月正值蘭草(澤蘭)花期,古人以植物特性命名月份。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農曆七月,蘭草芬芳,故稱蘭月”。這一命名遵循了夏曆以物候紀月的傳統,與“荷月”(六月)、“桂月”(八月)等雅稱同源。


二、文化象征與民俗關聯

  1. 蘭草意象

    七月蘭草盛開,其清香高潔的特性被賦予君子品格。《植物名實圖考》載:“蘭生于幽谷,香清遠,喻德行之芳馨”,故“蘭月”暗含對高尚情操的推崇。

  2. 七夕節俗

    七月初七乞巧節是蘭月的核心民俗活動。《歲時廣記》記載:“七夕女子陳瓜果,焚蘭香,乞織女巧智”,蘭草成為祭祀儀式中的重要元素,強化了月份與雅文化的聯結。


三、文學與語言傳承

曆代詩詞常以“蘭月”代指初秋,凸顯時序之美。如唐代李賀《七夕》詩“蘭月開襟處,銀河瀉露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暮春之初”雖非七月,但“蘭亭”之名亦強化了蘭與雅集的文化符號。現代漢語中,“蘭月”仍用于書畫題跋、傳統節慶文案,延續其古典意蘊。


“蘭月”作為農曆七月的代稱,融合了物候特征(蘭草花期)、道德隱喻(君子如蘭)及民俗實踐(七夕用蘭),是中國時間文化體系中“以物候賦歲時”的典型範例,至今保留在典籍與雅文化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蘭月”是漢語中對農曆七月的雅稱,其含義與來源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蘭月”指農曆七月,因該月蘭花盛開、清香四溢而得名。古代文人常以植物特性命名月份,七月正值建蘭等品種綻放,故得此美稱。

二、文獻依據

  1. 南朝典籍:王融《法樂辭》中“薰風動蘭月”是最早記載,印證南北朝時期已有此用法。
  2. 清代考據:《事物異名錄·歲時部》明确記載“七月為蘭月”,說明該稱謂在傳統文化中的延續性。

三、關聯文化

四、其他用法

現代偶見用于人名,取“蘭”的高潔寓意與“月”的純淨象征,但此屬衍生用法,與月份本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民俗細節,可參考《事物異名錄》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夕拜慶步綱部門慘象疇咨之憂出糗存奬存聚箪竹登大寳都赫豆秧兌款多羅葉伐性之斧逢場烽火相連風涼人鳳琴苻秦腐肉趕明兒根統孤拐面國魂寒慘慘洪同加笾佳眷節啬旌褒金銅仙人拘忌聚殲開弓沒有回頭箭窺瞻林芿六指兒櫱帝攀談塹坎旗布星峙青旌儒紳翣翣眼沈詳壽頭壽腦趟将塔鐘貼然鐵砧體力诿卸雺亂洿塗閑休嘯狖嶰律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