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農曆七月。 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二:“恆曜揜芳宵,薰風動蘭月。”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秋》:“《提要録》:‘七月為蘭月。’”
“蘭月”是漢語中對農曆七月的雅稱,其含義與來源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蘭月”指農曆七月,因該月蘭花盛開、清香四溢而得名。古代文人常以植物特性命名月份,七月正值建蘭等品種綻放,故得此美稱。
現代偶見用于人名,取“蘭”的高潔寓意與“月”的純淨象征,但此屬衍生用法,與月份本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民俗細節,可參考《事物異名錄》等文獻來源。
《蘭月》指的是蘭花盛開的月份或者蘭花盛開的季節。在中國文化中,蘭花被視為高雅、清雅的象征,并被賦予了純潔、高尚、優雅的含義。因此,《蘭月》也常用來形容美麗的月亮和優雅的夜晚。
《蘭月》的拆分部首是《月》(yue)。
《蘭月》的筆畫數為12畫。
《蘭月》一詞來自于中國的文學和詩歌藝術。蘭花常常被用來描繪月夜和美好的夜晚,因此詩人将月亮和蘭花聯繫在一起,形成了《蘭月》這一詞彙。
《蘭月》的繁體字為「蘭月」。
在古代,蘭花的字形和寫法可能有所區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和碑銘。
1. 在這個閃耀的蘭月下,小溪旁的蘭花綻放得如此絢爛。
2. 夜晚的蘭月灑下柔和的光輝,使整個山谷都顯得幽靜而祥和。
1. 蘭花:指代蘭花這種植物。
2. 蘭香:指蘭花散發出的香氣。
3. 蘭蕙:指蘭花和其他花卉一同盛開的景象。
1. 花好月圓:形容美好的氛圍和幸福的場景。
2. 月下獨酌:指一個人在月光下獨自品味酒水,尋找閑適與舒緩。
1. 烏雲密布:形容天空陰沉,沒有月亮和清晰的夜景。
2. 荒蕪寂靜:形容一片荒涼,沒有花草樹木和生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