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心所欲的意思、從心所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心所欲的解釋

[do as one pleases] 可以隨其心願地為所欲為

以為隻須用全力消滅進步文化,便可達到他們‘唯我獨尊’的目的,從此可以高枕而卧,從心所欲了。——*********《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詳細解釋

(1).隨自己心意,想怎樣就怎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字無適庶之異,蓋從心所欲而自稱之耳。” 明 胡應麟 《詩薮·内編·近體中》:“變則标奇越險,不主故常;化則神動天隨,從心所欲。” 廖仲恺 《中國實業的現狀及産業落後的原因》:“條約上的束縛,關稅上的钤制,怎能從心所欲,如願以償呢!”

(2).代指七十歲。 明 吳承恩 《壽王可齋七帙障詞》:“年由此晉,值吾師從心所欲之年;月極其良,當我佛應世而生之月。”亦省作“ 從心 ”。 唐 戴孚 《廣異記·丁約》:“及從心之歲,毛髮皆鶴。”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一表》:“實已年近從心,體素多病,自忝魁任,於今累年。” 明 李東陽 《求退錄》之八:“尚未從心之年,神彩精健,正當輔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心所欲”的漢語詞典釋義

“從心所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óng xīn suǒ yù,其核心含義指按照自己的心意或意願行事。該詞由“從”“心”“欲”三個語素構成:“從”表順從,“心”指内心,“欲”即願望,整體強調行為與主觀意願的高度統一。

從詞典學角度分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隨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樣就怎樣”,釋義包含兩層遞進含義:

  1. 中性語境:形容人在特定條件下能夠自由支配行動,不受外力拘束,如“退休後,他終于能從心所欲地安排時間”。
  2. 貶義用法:隱含過度放縱、缺乏約束的負面傾向,例如“若一味從心所欲,終将招緻禍患”。

權威溯源與語義演變

該成語最早見于《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處特指孔子七十歲時達到的道德境界——主觀欲望與客觀規範自然契合,無需刻意約束。《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闡釋其古代用法多含褒義,側重表達修養成熟後的精神自由;現代語義則逐漸擴展,衍生出更多中性或消極語用場景。

學術參考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從心所欲”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出處與原文
    該詞最早出自《論語·為政》中孔子的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描述了孔子晚年達到的一種修養境界:既能遵循内心意願行事,又不會逾越社會規範。

  2. 核心含義
    成語包含雙重内涵:

    • 自由性:按照自己的心意行動(如、3、5所述“想怎樣便怎樣”);
    • 約束性:隱含“不逾矩”的前提,強調在道德或規則框架内的自由(如、10提到“自由而不失分寸”)。
  3. 古今用法差異

    • 古代多用于褒義,特指通過長期修養達到的高度自律狀态(如引《詩薮》用例);
    • 現代語境中可能衍生中性甚至貶義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含“任意妄為”之意(如注“比喻按自己的想法胡來”)。
  4. 語言特征

    • 結構:偏正式成語,動詞性短語;
    • 注音:cóng xīn suǒ yù(、8标注);
    • 近義詞:雖與“隨心所欲”常互換使用,但後者更強調主觀意願,前者隱含“經長期修煉後自然達成”的意味(對比)。
  5. 文化延伸
    在生肖文化中被賦予象征性解讀,如将“龍”與之關聯,取其尊貴自由卻遵循天道的特質,體現成語在傳統文化中的多維度滲透。

建議延伸思考:該成語的深層價值在于揭示“自由”與“自律”的辯證關系,對現代人平衡個性表達與社會規範仍具啟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碧壺不自在沉湎,沉湎于帶水拖泥搭趿吊籃伐山語福飨附庸風雅鋼闆格調工作寡大夫光身歸正守丘賀印錢紅繩後晌徊集咶噪華靡驩遊華秩護犢子虎體熊腰奸蠹徼迎勁峭金銀矜躁絶雅楛窳冷酷無情立忠睩老緑雲漫暗年深日久攀援姘合樵父氣不忿兒輕省窮愁穹天秋風掃葉渠道沈睡師子床瘦損水晶玻璃瞬然宿設譚空天邑脫發脫累賢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