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 as one pleases] 可以隨其心願地為所欲為
以為隻須用全力消滅進步文化,便可達到他們‘唯我獨尊’的目的,從此可以高枕而卧,從心所欲了。——*********《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隨自己心意,想怎樣就怎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字無適庶之異,蓋從心所欲而自稱之耳。” 明 胡應麟 《詩薮·内編·近體中》:“變則标奇越險,不主故常;化則神動天隨,從心所欲。” 廖仲恺 《中國實業的現狀及産業落後的原因》:“條約上的束縛,關稅上的钤制,怎能從心所欲,如願以償呢!”
(2).代指七十歲。 明 吳承恩 《壽王可齋七帙障詞》:“年由此晉,值吾師從心所欲之年;月極其良,當我佛應世而生之月。”亦省作“ 從心 ”。 唐 戴孚 《廣異記·丁約》:“及從心之歲,毛髮皆鶴。”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一表》:“實已年近從心,體素多病,自忝魁任,於今累年。” 明 李東陽 《求退錄》之八:“尚未從心之年,神彩精健,正當輔任。”
“從心所欲”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出處與原文
該詞最早出自《論語·為政》中孔子的自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描述了孔子晚年達到的一種修養境界:既能遵循内心意願行事,又不會逾越社會規範。
核心含義
成語包含雙重内涵:
古今用法差異
語言特征
文化延伸
在生肖文化中被賦予象征性解讀,如将“龍”與之關聯,取其尊貴自由卻遵循天道的特質,體現成語在傳統文化中的多維度滲透。
建議延伸思考:該成語的深層價值在于揭示“自由”與“自律”的辯證關系,對現代人平衡個性表達與社會規範仍具啟示意義。
《從心所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心所欲》的部首是從,筆畫數為4。
《從心所欲》源自《論語·衛靈公》中的經典語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從其繩墨。”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若沒有信用,便無法知道何為可行之事,就像大車沒有了輗,小車沒有了軏,沒有了繩墨,車子怎麼能夠行駛呢?因此,《從心所欲》表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是需要有一定的約束和信用的。
《從心所欲》的繁體字為「從心所欲」。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從心所欲》的含義并未改變。
他父母鼓勵他從心所欲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組詞有:從容、從事、心願、所以等。
近義詞有:隨心所欲、任心所欲等。
反義詞有:違心所願、逆心而行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