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贊的意思、襃贊的詳細解釋
襃贊的解釋
亦作“褒贊”。褒美贊揚。《三國志·魏志·許褚傳》:“ 太和 中,帝思 褚 忠孝,下詔褒贊,復賜 褚 子孫二人爵關内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然而國重聰叡,俗貴高明,褒贊既隆,禮命亦重。” 宋 範仲淹 《<賦林衡鑒>序》:“可歌可謡,以條以貫,或祖述王道,或褒贊國風。”
褒美贊揚。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頌者,所以遊揚德業,襃讚成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并意深襃讚,故義成矯飾。”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贊的解釋 贊 (贊) à 幫助,輔佐:贊助。贊劃。贊襄(協助)。贊理。贊成。 主持禮儀:贊禮。 誇獎,稱揚:贊歎。贊許。贊揚。贊和(?)。贊頌。贊賞。贊詞。贊譽。稱贊。 一種文體,用于頌揚人物:小贊。像贊。
網絡擴展解釋
“襃贊”是“褒贊”的異體寫法,其含義為褒揚、稱贊,主要用于表達對人物品德、功績或事物的贊美。以下從詞義、引證、釋義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
詞義解析
“襃贊”由“褒”(贊揚、嘉獎)和“贊”(稱頌、輔助)組合而成,核心意義是通過言辭或行動表達高度認可。古代多用于官方表彰或文學作品中,如帝王嘉獎臣子、文人稱頌德行等。
-
文獻引證
- 《三國志·魏志·許褚傳》記載,魏明帝因許褚忠孝下诏褒贊,并賜其後人爵位,體現官方正式表彰。
-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提到印度社會重視智慧,對賢者“褒贊既隆,禮命亦重”,反映社會對德行的推崇。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誇飾》以“意深襃讚”說明文學修辭中誇張手法對贊美的強化作用。
-
釋義擴展
“贊”在古漢語中還有“輔助”(如《說文解字》釋為“佐也”)和“引導”(如《國語》中太史引導君王禮儀)之意,但“褒贊”更側重“贊揚”而非輔助,需結合語境區分。
“襃贊”是古代書面用語,強調通過正式或文學化的方式表達嘉許,現代漢語中多用“褒揚”“稱贊”等詞替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文心雕龍》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褒贊》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稱贊和贊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衣和言,衣表示與衣服相關的事物,言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是14畫,來源于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
在繁體字中,「襃贊」的寫法為「襃讚」。這種寫法在一些傳統的文化和藝術領域得到保留和使用。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而「襃贊」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對于現代漢語使用者來說,「襃贊」已經成為了通用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襃贊」的例句:
1. 我要褒贊他的努力和成就。
2. 他的工作獲得了同事們的一緻褒贊。
3. 這部電影因其出色的表演和故事情節受到了觀衆的熱烈褒贊。
「襃贊」的一些組詞包括:贊賞、贊美、贊成、贊許等。這些詞語在一定程度上與「襃贊」有着相似的意思,表達對某人或某件事的贊揚和認同。
與「襃贊」相反的詞可能有:批評、責備、诟病等。這些詞語表示對某人或某件事的不滿和指責。
總結來說,「襃贊」是一個用來表達贊美和稱贊的漢字詞。它具有14畫,拆分部首為衣和言。在古代漢字的使用中,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它的繁體字寫法為「襃讚」。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常常使用「褒贊」這個寫法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