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兩都》的意思、班固《兩都》的詳細解釋
班固《兩都》的解釋
[《Liang Du》——a verse written by Ban Gu in Hahn Dynasty] 班固作的《兩都賦》。班固,東漢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兩都,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詞語分解
- 班固的解釋 -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父班彪也是史學家。他繼承父業,續修《漢書》。又善于作賦,所寫《兩都賦》為漢賦名篇。公元年,隨大将軍窦憲出擊匈奴。後窦憲專權被殺,他受牽連,死在獄中。《
網絡擴展解釋
“班固《兩都》”指的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作的《兩都賦》,該作品分為《西都賦》和《東都賦》兩部分,主要圍繞西漢都城長安與東漢都城洛陽展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
作者與背景
班固(32年—92年)是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亦是史學家。他曆時二十餘年完成《漢書》,奠定了其史學地位。《兩都賦》創作于東漢初年,當時朝廷因遷都洛陽引發争議,班固通過此賦表達對定都洛陽的支持,主張以禮制治國而非追求奢華。
-
内容與結構
- 《西都賦》:以虛構人物“西都賓”之口,描繪西漢都城長安的繁華盛景,包括宮殿建築、市井生活、物産資源等,展現舊都的輝煌。
- 《東都賦》:借“東都主人”之口,贊頌東漢都城洛陽的禮制與德政,強調其政治教化功能,對比長安的奢靡,凸顯洛陽的簡約與正統性。
-
創作意圖
班固通過對比兩都,意在反駁當時主張遷回長安的言論,論證洛陽作為新都的合法性。他主張“崇禮尚德”,認為都城應體現治國理念而非物質享受。
-
文學價值與影響
《兩都賦》是漢大賦的代表作之一,結構宏大、辭藻華美,開創了“京都賦”的題材。後世張衡的《二京賦》、左思的《三都賦》均受其影響。
-
“兩都”的具體所指
“兩都”即長安(西都)與洛陽(東都),分别代表西漢與東漢的政治中心。班固通過賦作,既記錄了兩座都城的曆史風貌,也反映了東漢初年的政治思想變遷。
班固《兩都》不僅是文學經典,更是研究漢代都城文化、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固《兩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指的是曆史文獻《兩都》的作者班固。該文獻記載了西漢時期漢武帝的兩座都城,分别是長安和洛陽。這是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班 (部首: 玉, 筆畫: 11)
固 (部首: 囗, 筆畫: 7)
兩 (部首: 兩, 筆畫: 4)
都 (部首: 阝, 筆畫: 8)
來源:
《兩都》這個詞的來源是指該文獻記載的兩個都城。班固通過記錄文化和社會發展,描述了長安和洛陽這兩個重要的政治中心。
繁體字:
《兩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兩都
例句:
《兩都》是一部重要的曆史文獻,記錄了西漢時期的政治中心。
組詞:
都城、兩座、政治、經濟、文化、曆史文獻
近義詞:
兩座都市、雙都
反義詞:
其他城市、非兩座都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