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颠倒衣裳的意思、颠倒衣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颠倒衣裳的解釋

(1).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毛 傳:“上曰衣,下曰裳。” 鄭玄 箋:“絜壺氏失漏刻之節,東方未明而以為明,故羣臣促遽颠倒衣裳。” 孔穎達 疏:“傳: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對定稱,散則通名曰衣……傳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為衣,今上者在下,是謂颠倒也。”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號令不時,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後多以比喻倫常失秩。《後漢書·皇後紀序》:“爰逮 戰國 ,風憲逾薄,適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國忘身,不可勝數。”

(2).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邊文禮 見 袁奉高 ,失次序。 奉高 曰:‘昔 堯 聘 許由 而無怍色,先生何為颠倒衣裳?’”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夜則廢寝,晝則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颠倒衣裳”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與出處

  1. 字面解釋
    “颠倒”指上下倒置,“衣裳”在古代指上衣和下裳(“衣”為上裝,“裳”為下裙)。字面意為匆忙中穿反了衣服。

  2. 原始出處
    出自《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原詩描寫小官吏因朝廷號令無常,天未亮便被緊急召見,慌亂中穿錯衣物。


二、引申意義

  1. 諷刺社會秩序混亂
    最初用于諷刺朝廷作息無度、政令無常,導緻下屬忙亂失序,後引申為批評倫常失序或管理混亂的現象。

  2. 形容個人舉止失措
    在具體情境中,也可指人因情急、慌亂而舉止失态,如《西廂記諸宮調》中“夜則廢寝,晝則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三、應用場景與示例


四、讀音與注意事項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兼具曆史諷刺與日常形容的雙重功能,既可批判宏觀秩序混亂,也可描述微觀的慌亂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颠倒衣裳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它指的是衣裳的颠倒穿着,即上衣下裳或褲子反穿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忙碌或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疏忽造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颠的部首是頁,總共有11個筆畫。 - 倒的部首是人,總共有7個筆畫。 - 衣的部首是衤,總共有6個筆畫。 - 裳的部首是衤,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颠倒衣裳》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康叔世家》中。原文是:“衛康叔見齊庶子颠倒衣裳”。這個詞語經過演變發展,成為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達方式。 繁體: 《颠倒衣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顛倒衣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颠倒衣裳的「衣」字通常寫作「衤」。 例句: 1. 看來我今天早上颠倒衣裳了,上衣竟然穿反了! 2. 這個小男孩老是颠倒衣裳,總是衣服穿反。 3. 我工作太忙了,結果颠倒衣裳進了辦公室。 組詞: 颠倒、衣着、衣物、衣褲等。 近義詞: 穿反、反穿。 反義詞: 正常、合理。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