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戒旦的意思、雞鳴戒旦的詳細解釋
雞鳴戒旦的解釋
怕失曉而耽誤正事,天沒亮就起身。語本《詩·齊風·雞鳴序》:“《雞鳴》,思賢妃也。 哀公 荒淫怠慢,故 陳 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晉書·文苑傳·趙至》:“雞鳴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託。”亦作“ 雞鳴候旦 ”。 宋 徐铉 《和張先輩見寄》之二:“雞鳴候旦寧辭晦,松節淩霜幾換秋。”
詞語分解
- 雞鳴的解釋 .雞叫。常指天明之前。《詩·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 南朝 宋 鮑照 《行藥至城東橋》詩:“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顧炎武 《燕中贈錢編修秉镫》詩:“ 燕 市雞鳴動客輪,九
- 戒旦的解釋 .報曉警睡。 漢 陳琳 《武軍賦》:“啟明戒旦,長庚告昏。”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大鵬無戒旦之用,巨象無馳逐之才。” 唐 蕭至忠 《三會寺應制》詩:“戒旦壺人警,翻霜羽騎來。”.黎明。
網絡擴展解釋
“雞鳴戒旦”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雞鳴”指公雞啼叫,“戒”為提醒、警惕,“旦”即天亮。整體意為雞鳴時提醒人們天将破曉,需早起勞作。
- 引申義:形容人勤奮自律,珍惜時間,天未亮便起身操持事務,強調勤勞精神的重要性。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詩經·齊風·雞鳴序》,文中借賢妃勸誡國君的故事,表達“夙夜警戒”的品德。例如《晉書》記載的“雞鳴戒旦,則飄爾晨征”,以此形容勤勉态度。
三、用法與例句
- 用法:多作謂語或定語,用于褒揚勤奮或勸誡他人珍惜光陰。
- 例句:
- 宋代徐铉《和張先輩見寄》中“雞鳴候旦寧辭晦”,體現不畏辛勞的精神。
-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激勵學生或職場人士早起奮鬥,如“他秉持雞鳴戒旦的作風,事業蒸蒸日上”。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晨兢夕惕、夙興夜寐、雞鳴候旦(強調時刻警惕或早起)。
- 反義詞:懶惰無為、遊手好閑(形容懈怠消極的狀态)。
五、文化意義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農耕社會對勤勉的推崇,也承載着中華文化“惜時奮進”的價值觀,至今仍具現實教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雞鳴戒旦》的意思
《雞鳴戒旦》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早早起床,守紀戒懶的意思。其中“雞鳴”指的是雞叫,而“戒旦”指的是戒懶遲到。這個成語意味着要早早起床,不要貪睡,因為雞鳴一聲,即表示天亮了,是黎明的時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雞鳴戒旦》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為“鳥”、“戈”和“人”。“鳥”是指雞,指代鳴聲。“戈”指的是長柄兵器,用來表示戰争。“人”指的是人類。
根據漢字的筆畫,拆分成四個部分:鳥(10畫)、戈(4畫)、人(2畫)和旦(5畫)。
來源和繁體
《雞鳴戒旦》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大雅·雞鳴》篇,是西周時期的文物。繁體字為「雞鳴戒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所以《雞鳴戒旦》在古代的寫法是「雞鳴戒旦」。
例句
他每天都能夠準時來上班,真是一個雞鳴戒旦的好員工。
組詞
戒懶、雞鳴、旦旦、早早
近義詞
早起、守時
反義詞
貪睡、遲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