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谥寶的意思、谥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谥寶的解釋

1.亦作"谥寶"。

2.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谥號的玺印。始于唐武則天時。已發現的帝王谥寶﹐有前蜀王建永陵谥寶﹑明神宗定陵谥寶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谝寶(shì bǎo),是中國古代喪葬禮儀和典章制度中的一種特殊器物,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其含義可從字源、功能及曆史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谥”(shì):

    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朝廷依據其生前事迹與品德所給予的評定性稱號,即“谥號”。如“文”“武”“忠”“懿”等,旨在“蓋棺定論”。《說文解字》釋:“谥,行之迹也”,強調其總結生平的功能。

  2. “寶”(bǎo):

    本義為珍貴之物,引申為印信、玺印。此處特指以玉、金等貴重材料制成的印章,象征權力與身份。

二、核心定義

谝寶即镌刻有帝王谥號的玉玺或印鑒,是隨葬于陵墓中的禮儀性器物。其作用并非實用印章,而是象征逝者身份與皇權延續,體現“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

三、功能與文化内涵

  1. 禮儀象征:

    作為谥號制度的物質載體,谥寶代表官方對逝者曆史地位的最終确認,是禮制文化的重要體現。例如唐代規定,皇帝駕崩後需刻制谥寶,與哀冊一同埋入地宮(參考《大唐開元禮》)。

  2. 權力延續的隱喻:

    谥寶形制仿照生前禦玺,寓意皇權在幽冥世界的延續,強化“君權神授”的合法性。考古發現如明定陵出土的“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谥寶”,即金質龍鈕玉印。

  3. 墓葬等級标識:

    僅限帝後及高階貴族使用,成為身份地位的标志。如南宋《宋史·禮志》載:“上尊谥,奉寶冊告于天地宗廟”。

四、形制與考古實證

谝寶材質多為玉、金或銀,印文篆刻谥號全稱。尺寸小于實用玺印,常見方形或長方形。典型實例包括:


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國考古學·秦漢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 孫機.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 中華書局,2014.
  4. 四川博物院官網:王建墓出土文物專題.

網絡擴展解釋

“谥寶”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隨葬的一種特殊玺印,主要用于刻寫帝王或後妃的谥號,象征其死後獲得的尊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2.形制與材質

3.曆史實例

4.功能與意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谥寶的細節或相關制度,可參考四川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的藏品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紗版築标柱秉意參虛禅衣陳遵轄愁予逴見單傳大誓願電影音樂颠趾砥世端貳多如牛毛奉計風雨對床豐資賦裡高着兒貴璞鼓院海王皓蕩鶴歸诨詞奬護瀽穴霁鑒客邸口號誇矜悃誠了然無聞聯娟蓼蟲忘辛領軍零煙琳玙六法溜裘睦睦暖熱乾阿妳诠詞盛力拾遺守邦庶婦說兵機撕開宋株團頭聚面推譽葳蓁蝸角虛名下的顯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