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punish sb. as a warning to others] 比喻懲罰一個人以警告其他的人
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俗話説得好,叫做‘殺雞駭猴’,拏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亦作“ 殺鷄吓猴 ”。《袁世凱演義》第二回:“ 光緒 因朝廷守舊大臣抗拒他的命令,百般阻撓新政,正在氣頭上,便采取‘殺雞吓猴’的手段,傳旨革去 文悌 的禦史之職。”
“殺雞駭猴”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ā jī hài hóu,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懲罰一人來警示他人,以達到威懾或整頓紀律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查看更多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官場現形記》原文或相關成語詞典(如、)。
《殺雞駭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殺雞來吓唬猴子,比喻通過儆效尤,示警他人,通常是指針對一個人采取嚴厲措施以儆效尤的行為。
《殺雞駭猴》的拆分部首是木和骨。其中,“殺”的拆分部首是木,它的總筆畫數是4;“雞”的拆分部首也是骨,它的總筆畫數是5;“駭”的拆分部首是骨,它的總筆畫數是16;“猴”的拆分部首是犭,它的總筆畫數是8。
《殺雞駭猴》最早出自《呂氏春秋·季孟訓子》:“殺一雞以儆百猴。”後來被人們改為“殺雞駭猴”這個更常用的詞語。
《殺雞駭猴》的繁體字是「殺雞駭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殺雞駭猴》的意思并未改變。根據傳統的古漢字寫法,《殺雞駭猴》可以寫成「殺鷄駭猴」。
他采取了嚴厲措施,殺雞駭猴,以警示其他員工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殺戮、雞飛狗跳、儆駭、示警。
以牙還牙、以毒攻毒、嚴厲示警、儆效尤。
寬容、溫和、寬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