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究的意思、推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究的解釋

(1) [examine;study]∶審問查究

推究他是怎樣犯錯誤的

(2) [inquire into and study]∶推求研究。仔細探索和檢查 [原因、道理等]

推究事理

詳細解釋

(1).審問查究。《魏書·任城王澄傳》:“請以見事付廷尉推究,驗其為刼之狀,察其栲殺之理。”《舊唐書·韓休傳》:“時 梁州 都督 李行褒 為部人誣告,雲有逆謀, 則天 令 大敏 就州推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吳帥 取問口詞, 王林 招説:‘打劫 袁将官 船上銀兩是實。’推究黨與,就是平日與妻子往來的鄰近一夥惡少年。”

(2).推求研究。 唐 韓愈 《為宰相賀白龜狀》:“物象既呈,可以推究。”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世常謂 漢文 不用 賈生 以為深恨。臣嘗推究其旨,竊謂不然。” 魯迅 《書信集·緻曹白》:“但看起文章來,是可以推究何人所作的,這不知道于你有無妨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推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度考辨意味的動詞,指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深入分析、追溯根源、探究緣由的過程。其核心在于通過邏輯推理和細緻考察,揭示内在原理或因果關系。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

推究(tuī jiū):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

示例:推究事理|推究根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315.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1. “推”:

    • 本義為“向外用力使移動”,引申為“推理”“推導”,強調由已知向未知的思維推進。
    • 《說文解字》:“推,排也。從手,隹聲。”段玉裁注:“推者,擠也。引申為推演、推尋。”

      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附檢字)[M]. 北京:中華書局,2013:251.

  2. “究”:

    • 本義為“窮盡”“徹底探求”,《說文解字》:“究,窮也。從穴,九聲。”
    • 如《詩經·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讻。”指徹底追查禍亂根源。

      來源:同上,《說文解字》:116.

二字組合後,“推究”融合了“邏輯推導”與“徹底探求”的雙重含義,形成對事物本質的系統性考察。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學術研究:

    用于考證文獻、史實或理論,如:

    “學者推究此說的曆史背景,發現其源于宋代理學。”

    來源: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532.

  2. 法律與責任判定:

    指追溯事件原因以明确責任,如:

    “法院推究事故成因,認定多方存在過失。”

    來源:《法律常用詞語手冊》,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3. 日常反思:

    用于對行為或現象的反思性分析,如:

    “他反複推究自己失敗的原因,終得醒悟。”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點 示例
推究 強調邏輯推導與深度溯源 推究物理原理
探究 側重主動探索未知領域 探究宇宙奧秘
考究 重視細節考證與精緻化 考究文物年代
追究 含問責意味,多用于負面事件 追究法律責任

五、古籍用例佐證

《朱子語類·卷十一》:

“讀書須推究到底,方見義理透徹。”

此例說明“推究”在理學中指向義理的徹底性追問。

來源: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推究”作為漢語精密思維的典型表達,融合了邏輯推導與深度溯源的雙重特質,廣泛用于學術、法律及日常思辨場景。其權威釋義及用例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說文解字》等經典辭書,亦見于《朱子語類》等古籍,體現了漢語對理性探究的高度凝練。

網絡擴展解釋

“推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推究(拼音:tuī jiū)指深入探索、審問查究或推求研究事物本質或原因。它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審問查究:指對事件或問題進行詳細調查、審問,如法律案件中的責任追溯。
  2. 推求研究:指通過邏輯推理和細緻分析,探求事物的原理或真相,常用于學術或科學研究。

二、詳細解釋

  1.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如《魏書》中“請以見事付廷尉推究”,指通過官方審查驗證案件真相;唐代韓愈在《為宰相賀白龜狀》中提及“物象既呈,可以推究”,強調通過現象探究本質。

  2. 現代用法
    廣義上泛指對問題根源或道理的探索,例如“推究事理”“推究城市異化的根由”等。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1. 科學家通過實驗推究質子與電子的電荷關系。
  2. “明公推究此畫來自何方,便有個根據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更多用法,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裥裙迸湧變法兒閉藏層台累榭攙搭産生懲改川陸純備大咎雕弧定風波二郎腿風柯風疹塊腐胔幹重古色瞽言黑會橫空畫蠟換工環眼馬活忒忒護于錦被堆荊妻進飲卷攣筠篁局屈可慮來麰另巍巍流晖鳴劍娜袅排沙見金評覈破說啟路清耿耿侵浔全士搉茶熱話軟指襦褲讴山呼海嘯少習手勅素鯉台琖桃源挑起微伺銷蝕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