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嬥歌的意思、嬥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嬥歌的解釋

古代 巴蜀 一帶的民歌。《文選·左思<魏都賦>》:“或明發而嬥歌,或浮泳而卒歲。” 張載 注:“嬥歌, 巴 土人歌也。 何晏 曰:‘ 巴 子謳歌,相引牽,連手而跳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嬥歌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記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嬥”的本義

    “嬥”讀作tiǎo(《廣韻》土了切),本義指姿态輕盈美好。《說文解字》釋為“直好貌”,清代段玉裁注:“直好,直而好也”,形容女子體态修長端莊。

    引申義:

    • 動作輕巧靈活(如“嬥換”指敏捷更替);
    • 通“嬥”,指歌唱時聲調婉轉。
  2. “歌”的涵義

    “歌”即歌唱,特指有旋律的詠唱。結合“嬥”的聲調特性,“嬥歌”強調以優美婉轉的方式演唱。


二、古籍中的“嬥歌”

“嬥歌”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指古代巴蜀地區的對歌習俗:


三、文化關聯

“嬥歌”與“踏歌”“竹枝詞” 等傳統民歌形式密切相關:


總結釋義

嬥歌(tiǎo gē)是由“嬥”(形容姿态、聲調輕盈美好)與“歌”(詠唱)組合的複合詞,特指古代巴蜀及南方地區男女對唱的民歌形式,以聲韻婉轉、即興對答為特點,是傳統民俗音樂的重要載體。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
  3. 《華陽國志校注》,巴蜀書社,1984.
  4. 李調元《粵東筆記》,清代刻本.
  5.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絡版(字號:C10007)

網絡擴展解釋

“嬥歌”是古代巴蜀地區(今四川一帶)的民歌形式,兼具歌舞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嬥”與“歌”組合而成,其中“嬥”本義指身材修長美好(),後引申為巴蜀歌舞;“歌”即歌唱。合稱指巴地民衆邊唱邊舞的表演形式。

  2. 歌舞形式特征
    根據文獻記載,嬥歌具有集體性,表演者常“連手而跳歌”(),即手拉手邊唱邊舞,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色彩。

  3. 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文選·左思〈魏都賦〉》:“或明發而嬥歌,或浮泳而卒歲。”張載注:“嬥歌,巴土人歌也。”何晏進一步解釋其表演形式為“相引牽”的群體歌舞()。

  4. 相關補充
    “嬥”作為動詞時,可單獨表示跳舞動作(),而“嬥歌”則更強調歌舞結合的藝術形态,反映了古代巴蜀文化的生動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變風髀秋裁糾層遞昌晖春候春妝礎石盜買吊子逗攏斷截反齒風和日暄風雨無阻烽子佛人甘冽诰授缑峰管用候風華鬓晦悶間不容瞬降名腳孤拐記殿卷駡蠲棄刳腸魁跣捆兒理所必然溜步曼陁面議糜草冥府南至敜幹敹甲萍蹤浪迹鋪保千溢青怸求合遒澤奇玩撒對煞手鐧世園會瘦石術鹄水箱絲毫不差松珠鲐鯣魚洿嘩尠尠悉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