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肉芽腫英文解釋翻譯、感染性肉芽腫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infectious granuloma
分詞翻譯:
感染的英語翻譯:
affect; catch; communicate; contract; infect; taint
【醫】 contract; infect; infection; infest; infestation; inquination
肉芽腫的英語翻譯:
【醫】 granulation tumor; granuloma
專業解析
感染性肉芽腫 (Infectious Granuloma) 的漢英詞典角度詳解
1. 術語定義與核心概念 (Term Definition & Core Concept)
- 中文 (Chinese): 感染性肉芽腫
- 英文 (English): Infectious Granuloma
- 定義 (Definition): 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感染引發的一種慢性炎症反應。其核心病理特征是在感染局部形成由巨噬細胞及其衍生細胞(如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聚集構成的結節狀病竈,即“肉芽腫”。這種結構是機體試圖局限化、隔離難以徹底清除的病原體及其引發的持續性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
2. 病理機制與形成過程 (Pathogenesis & Formation Process)
- 病原體入侵 (Pathogen Invasion): 病原體(如結核分枝杆菌、某些真菌、梅毒螺旋體等)侵入組織。
- 免疫應答啟動 (Immune Response Initiation): 機體免疫系統識别病原體抗原,主要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被激活。
- 巨噬細胞聚集與轉化 (Macrophage Aggregation & Transformation): 活化的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如IFN-γ),招募并激活巨噬細胞。巨噬細胞試圖吞噬病原體,但某些病原體(尤其胞内寄生菌)能抵抗殺滅。
- 肉芽腫形成 (Granuloma Formation): 持續存在的抗原刺激導緻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形态扁平、胞漿豐富、邊界不清),多個上皮樣細胞可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如朗漢斯巨細胞或異物巨細胞)。這些細胞圍繞病原體或壞死物質聚集,形成界限相對清楚的結節狀結構——肉芽腫。肉芽腫周圍通常有淋巴細胞浸潤和纖維組織包裹。
3. 常見病原體與疾病舉例 (Common Pathogens & Disease Examples)
- 細菌 (Bacteria):
- 結核病 (Tuberculosis): 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形成典型的幹酪樣壞死性肉芽腫。是感染性肉芽腫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 麻風 (Leprosy): 由麻風分枝杆菌引起。
- 貓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e): 由巴爾通體引起。
- 梅毒 (Syphilis, 晚期): 由梅毒螺旋體引起,樹膠腫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肉芽腫。
- 真菌 (Fungi):
- 組織胞漿菌病 (Histoplasmosis)
- 球孢子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
- 隱球菌病 (Cryptococcosis)
- 寄生蟲 (Parasites):
- 血吸蟲病 (Schistosomiasis): 蟲卵可誘發肉芽腫反應。
- 利什曼病 (Leishmaniasis)
4. 臨床表現與診斷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Diagnosis)
- 症狀 (Symptoms): 表現多樣,取決于感染部位(肺、淋巴結、皮膚、肝脾等)和病原體。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發熱、盜汗、體重減輕、局部腫塊或潰瘍、淋巴結腫大等。病程通常呈慢性或亞急性。
- 診斷 (Diagnosis):
- 病理活檢 (Biopsy & Histopathology): 是診斷的金标準,顯微鏡下觀察到特征性的肉芽腫結構。
- 病原學檢查 (Etiological Tests): 對活檢組織或相關樣本(如痰液、膿液、血液)進行特殊染色(如抗酸染色、銀染)、培養、分子檢測(如PCR)以明确病原體。
- 影像學檢查 (Imaging): X光、CT等有助于發現病變部位和範圍(如肺部結節、淋巴結腫大)。
- 血清學檢查 (Serology): 檢測特定病原體的抗體(如真菌、某些寄生蟲)。
5. 治療原則 (Treatment Principles)
- 抗病原體治療 (Antimicrobial Therapy): 針對明确的病原體進行長期、足量、聯合的抗感染治療是根本。例如結核病需使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治療至少6個月;真菌感染需用抗真菌藥(如氟康唑、兩性黴素B)。
- 輔助治療 (Adjunctive Therapy): 在特定情況下(如嚴重炎症反應、重要器官受累),可能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調節藥物以控制過度炎症反應,但必須在有效抗感染治療基礎上進行。
- 手術幹預 (Surgical Intervention): 對于局限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竈(如形成膿腫、窦道或導緻梗阻),可能需手術切除或引流。
來源參考 (Reference Sources):
- 病理學教科書: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定義、病理機制)
- 美國傳染病學會 (IDSA) 指南:相關感染性疾病診療指南 (常見病原體、治療原則)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疾病信息頁:如結核病、麻風病等 (臨床表現、流行病學)
- 默克診療手冊 (Merck Manuals):專業版 (診斷、治療概述)
網絡擴展解釋
感染性肉芽腫是一種由病原體引發的慢性炎症反應,其核心特征是局部形成以巨噬細胞及其衍生細胞為主的結節狀病竈。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病理機制
感染性肉芽腫屬于肉芽腫性炎症的一種,由巨噬細胞及其演化的細胞(如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局限性增生和浸潤形成,病竈直徑通常為0.5-2毫米,邊界清晰。其本質是機體對病原體的遲發型超敏反應,通過免疫細胞聚集來隔離和清除病原體。
二、主要病因與分類
根據病原體類型,可分為以下幾類:
- 細菌感染:如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結核病(形成幹酪樣壞死肉芽腫)、麻風杆菌導緻的麻風病。
- 螺旋體感染:如梅毒螺旋體引發的梅毒,晚期可形成樹膠樣腫。
- 寄生蟲感染:如血吸蟲卵沉積在肝髒或腸道引發的蟲卵肉芽腫。
- 真菌感染:如組織胞漿菌病,真菌孢子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肉芽腫。
三、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皮膚或器官内出現圓形或扁平乳頭狀結節,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可能伴隨紅腫、破潰或纖維化。例如:
- 結核性肉芽腫:中央幹酪樣壞死,周圍環繞類上皮細胞和朗漢斯巨細胞。
- 梅毒性肉芽腫:可見漿細胞浸潤和血管周圍炎。
四、診斷與治療
診斷需結合病理活檢、病原體檢測(如抗酸染色、PCR)及影像學檢查。治療原則包括:
- 抗感染治療: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如結核用異煙肼)、抗真菌藥(如氟康唑)或驅蟲藥。
- 手術幹預:對藥物治療無效或引起器官壓迫的病竈可手術切除。
五、與其他肉芽腫的鑒别
需注意與異物性肉芽腫(如縫線、滑石粉引發)和結節病肉芽腫(無明确感染源)區分,後者通常無壞死竈且病因不明。
如需更具體的疾病案例或治療方案,可參考醫學數據庫或臨床指南獲取完整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霸占土地貝葉斯閉合-斷開充分表達初期脫位電子貨币紡機箱風力分析機分項預算福克爾氏試驗個人借款固體計數器互相配合降級恢複極限糊精水解酶聚亞烴化硫潰瘍性結腸炎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綿軟鳴管鈕平均檢查起吊費溶散粘液的壇子停止按鈕同等效力萬事大吉威爾遜氏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