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rucible cast steel
"坩埚鑄鋼"是冶金工業中的專業術語,指通過坩埚熔煉技術生産鑄鋼的特殊工藝。其核心含義可從三個層面解析:
詞源構成
漢語"坩埚"對應英文"crucible",源自拉丁語crux(耐高溫容器);"鑄鋼"即cast steel,指液态鋼水澆鑄成型的過程。該術語準确描述了使用耐火黏土制成的密封容器進行鋼水熔煉與鑄造的完整工藝流程。
工藝特征
根據中國冶金工業出版社《特種鑄造技術手冊》,坩埚鑄鋼需滿足三個關鍵條件:①使用石墨-黏土複合材質的圓柱形坩埚;②熔煉溫度達到1700-1750℃;③采用焦炭或電加熱的間接熔煉方式,實現鋼水成分的精确控制。這種工藝能生産含碳量0.15%-0.25%的中低碳鋼鑄件。
曆史沿革
維基百科冶金史條目記載,坩埚煉鋼法(crucible steel process)最早見于公元3世紀的印度烏茲鋼制造,18世紀經Benjamin Huntsman改良後應用于工具鋼生産。現代工藝在傳統基礎上增加了氩氣保護、電磁攪拌等技術創新。
該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精密鑄件、醫療器械植入物等高端制造領域,全球市場規模約12億美元(據QYResearch 2024年特種鑄造報告)。典型産品包括渦輪葉片、人工關節等對材料純度要求極高的部件。
“坩埚鑄鋼”是結合坩埚煉鋼法與鑄鋼工藝的金屬加工技術,其核心是通過坩埚熔煉鋼液後直接澆鑄成型。以下從定義、工藝特點、曆史背景三方面詳細解釋:
坩埚
指一種耐高溫容器(如石墨黏土材質),用于熔煉金屬。 分為石墨、黏土、金屬三大類,其中石墨坩埚可承受1600℃高溫,適合煉鋼。
鑄鋼
通過鑄造成型的鋼,與鑄鐵相比,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耐腐蝕性,常用于複雜形狀或大型結構件。
綜合定義:坩埚鑄鋼即利用坩埚熔煉鋼液後直接澆注到模具中成型的工藝,屬于傳統煉鋼與鑄造技術的結合。
材料性能
應用局限
坩埚鑄鋼是早期優質鋼生産的關鍵技術,通過耐高溫坩埚熔煉鋼液并直接鑄造,平衡了材料性能與複雜成型需求。現代工業中雖已被電弧爐等取代,但其曆史地位仍不可忽視。
吡咯環部分限定名超速離心赤褐色沖突子目标醇溫度計詞法分析電樞式短胫的分類條款呋喃西林軟膏高消耗工業地區骨壞死性扁平椎汗馬功勞膠乳管角鑽金劑疹客觀存在模拟軟件萘酚醚腦發育異常輕焦油全面成本管理山查子射線開關管視訊發射器收縮裕度訴訟當事人的缺席宣告未動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