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重發間隔英文解釋翻譯、分組重發間隔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terval
分詞翻譯:
分的英語翻譯:
cent; dispart; distribute; divide; marking; minute
【計】 M
【醫】 deci-; Div.; divi-divi
組的英語翻譯:
brigade; group; section; series; troop; suit; team
【計】 grouping
【化】 set
【醫】 group; series
【經】 set
重發間隔的英語翻譯:
【計】 retransmission interval
專業解析
在通信協議和網絡傳輸領域,"分組重發間隔"(英文通常對應Retransmission Timeout, RTO 或Retransmission Interval)是一個關鍵參數,其核心含義是:
當數據分組(Packet)在傳輸過程中丢失或損壞未被接收方正确接收時,發送方在檢測到需要重傳該分組後,等待再次嘗試發送該分組的時間長度。 這個間隔是發送方在啟動重傳機制前等待确認(ACK)或檢測失敗的時間窗口。
詳細解釋
-
目的與背景:
- 在分組交換網絡(如TCP/IP網絡)中,數據被分割成較小的單元(分組)進行傳輸。由于網絡擁塞、鍊路錯誤等原因,分組可能會丢失或損壞。
- 為了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通信協議(如TCP)普遍采用自動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機制。當發送方在一定時間内未收到接收方對已發送分組的确認(Acknowledgement, ACK),或者收到否定确認(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NAK)時,它會認為該分組傳輸失敗,需要重新發送。
- 分組重發間隔就是這個“一定時間”的具體設定值。它定義了發送方在觸發重傳動作之前需要等待多久。
-
技術内涵:
- 動态性: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中,理想的RTO值并非固定不變。它需要根據網絡的當前狀況(主要是往返時延Round-Trip Time, RTT及其變化方差)進行動态計算和調整。設置過短會導緻不必要的重傳(網絡擁塞時尤其有害),設置過長則會降低傳輸效率(等待确認時間過長)。
- 核心算法:TCP協議中經典的RTO計算基于對RTT的測量和估算,涉及平滑RTT(SRTT)和RTT變化量(RTTVAR)的計算。一個基礎的估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
RTO = SRTT + max(G, K times RTTVAR)
$$
其中$G$是時鐘粒度,$K$通常為4。現代TCP實現(如RFC 6298)有更精細的算法。
- 初始值:在連接建立之初,缺乏RTT測量數據時,協議通常會使用一個保守的初始RTO值(例如1秒或3秒)。
- 退避機制:當發生連續重傳時(即第一次重傳後仍未收到ACK),協議通常會采用指數退避(Exponential Backoff)策略,即後續的重傳間隔會逐次倍增(例如RTO, 2×RTO, 4×RTO...),以避免在持續擁塞時雪上加霜。
-
應用場景:
- TCP協議:是分組重發間隔最典型的應用場景,TCP通過動态RTO管理來保障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
- 無線通信協議:如Wi-Fi(IEEE 802.11)中的MAC層協議,也使用類似的重傳機制和間隔概念來應對無線信道的高誤碼率特性。
- 其他可靠傳輸協議:任何需要保證分組可靠交付的自定義或标準協議都可能實現類似的重傳間隔機制。
權威參考來源
- RFC 6298 - Computing TCP's Retransmission Timer:IETF關于TCP重傳計時器計算的權威标準文檔,詳細定義了RTO的計算方法、初始化和管理規則。
- RFC 3366 - Advice to link designers on link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IETF提供的關于鍊路層ARQ設計的指導性文檔,涵蓋了包括重傳間隔在内的關鍵參數設計考量。
- IEEE Std 802.11 -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IEEE制定的無線局域網标準,其MAC層規範中定義了幀重傳機制及相關定時器(如ACK超時)。
網絡擴展解釋
“分組重發間隔”是網絡通信中的一個技術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
分組重發間隔指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當發送方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認響應(如ACK包)或檢測到數據包丢失時,等待重新發送該分組的時間間隔。這一機制主要用于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核心概念解析
-
分組(Packet)
指網絡傳輸中被分割的小塊數據單元,每個分組包含頭部(控制信息)和載荷(實際數據)。
-
重發機制
- 觸發條件:分組丢失、損壞或超時未收到确認。
- 間隔作用:避免立即重發導緻網絡擁塞,同時平衡傳輸效率與可靠性。
-
間隔設定
- 可以是固定時長(如某些簡單協議),或動态計算(如TCP協議的RTO算法)。
- 部分協議(如802.11)會參考幀間間隔(IFS)優先級機制調整間隔時間。
應用場景
- 無線網絡:在Wi-Fi通信中,分組重發間隔需結合信道競争機制(如CSMA/CA)動态調整。
- TCP協議:通過超時重傳(RTO)和快速重傳機制實現可靠傳輸。
- 保險領域類比:類似重疾險中的“間隔期”概念,即兩次賠付需間隔一定時間。
補充說明
- 技術意義:通過合理設置間隔時間,既能減少無效重傳,又能提高信道利用率。
- 用戶感知:在網絡不穩定時,過長的間隔可能導緻延遲,過短則加劇擁塞。
如需更深入的技術細節(如具體協議實現),可參考網絡通信标準文檔或權威技術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并行加法布魯塞爾稅則分類操作箱朝向儲量産量比率帶狀圖表記錄器頂尖多欄式現金支出日記帳封裝告忍函國家獨立昏睡性腦炎鹼性飲食積載果素孔位煉銅爐流出順序免費奉送彌散性停滞燃燒比乳白朊三亞苄基上縱束設備設備媒體控制語言收取債款水松蕈素擡價特别護士頭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