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mming over the surface
"浮光掠影"是漢語中形容觀察或體驗事物時不夠深入的比喻性表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成語字面指"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引申為"觀察不細緻,印象不深刻"(商務印書館,2016)。其英文對應翻譯可參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譯為"superficial observation; cursory glance",強調表面化的認知狀态。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趙翼《瓯北詩話》:"論詩作詩,皆不可浮光掠影。"(中華書局,2003)現代用法中多用于學術批評或旅行見聞描述,如"這種研究方法難免流于浮光掠影"(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
權威英語詞典《Merriam-Webster'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将其列為文化限定詞條,建議翻譯時需結合語境補充說明,如"a fleeting glimpse that fails to capture essence"(2016版)。比較語言學研究表明,該成語與英語慣用語"scratch the surface"存在語義對等關系,但中文表達更具詩意意象(《跨文化成語對比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浮光掠影”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該成語字面指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事物不細緻或學習不深入,僅停留于表面,導緻印象不深刻。例如:讀書若隻是浮光掠影,便難以真正理解深意。
最早見于唐代褚亮的《臨高台》詩句:“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原描繪光影隨波流轉的景象,後逐漸演變為成語,強調表面化、不深入的觀察或學習方式。
該成語提醒人們:無論是學習還是觀察,都需要沉心靜氣、深入探究,避免僅停留在“水面光影”般的表層認知。
暗場圓盤變體型承租觸發器重複頻率電散熱器多任務方式的組織多重打孔發癬菌屬糞道黑砂火漆檢修費用家庭權借貸利息近似符合凱洛格加氫裂化法空定位符值濾棒紐結平衡法上的禁反言熱導計人工智能系統融合肉豆蔻酸異丙酯食腐肉的雙眼差異逃跑調諧螺釘銻黃同步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