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額葉切斷術英文解釋翻譯、額葉切斷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frontal lobotomy

分詞翻譯:

額的英語翻譯:

a specified number; brow; forehead; quantum
【醫】 brow; forehead; frons; fronto-; metopium; metopo-

葉切斷術的英語翻譯:

【醫】 lobotomy

專業解析

額葉切斷術(Lobotomy)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指通過切斷大腦額葉與其他腦區連接的神經纖維束來治療精神疾病的幹預手段。該術語英文源自希臘語"lobos"(腦葉)和"tomē"(切割),中文又稱"腦白質切斷術"。

在醫學史上,該手術由葡萄牙神經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于1935年提出,并于194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理論依據認為切斷額葉與丘腦的連接可緩解精神症狀,主要應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手術方式包括經顱鑽孔的"标準前額葉切斷術"和經眼窩穿刺的"經眶腦葉切斷術"。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檔案記載,1949年全美實施約5,000例該手術,但伴隨認知功能損傷、人格改變等嚴重副作用。隨着抗精神病藥物出現,世界衛生組織(WHO)1970年代起建議停止該手術。

現代神經科學認為,該手術标志精神醫學發展的特殊曆史階段,其倫理争議促使《紐倫堡法典》等醫學倫理規範建立。目前僅存于醫學史研究領域,相關手術器械保存在史密森尼美國曆史博物館。

網絡擴展解釋

額葉切斷術(又稱腦白質切除術)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通過切除或破壞大腦額葉部分組織來幹預腦功能。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原理

額葉切斷術通過物理方式切斷額葉與其他腦區的神經連接(如腦白質纖維),或直接切除部分額葉組織。額葉是大腦前部最大的區域,負責情感、決策、性格和高級認知功能。

二、曆史背景與争議

  1. 起源與濫用
    1930年代由葡萄牙醫生莫尼斯(Egas Moniz)提出,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術後可能變得溫順但喪失性格與情感,甚至出現智力衰退。

  2. 諾貝爾獎争議
    莫尼斯因該手術獲1949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手術未經充分實驗驗證,且由未經驗的學生操作,術後缺乏跟蹤評估。

三、現代應用與限制

  1. 適應症
    當前僅用于器質性病變,如:

    • 藥物難治性癫痫(切除緻痫竈)
    • 腦腫瘤、腦血管畸形或嚴重腦損傷
  2. 副作用
    可能導緻不可逆後遺症:

    • 情感淡漠、性格改變
    • 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
    • 運動協調障礙或肌力減弱

四、現狀與倫理

因倫理争議和藥物/電療替代方案普及,該手術已極少用于精神疾病。現代神經外科僅在嚴格評估後針對特定器質性疾病實施,并需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手術技術細節或曆史案例,可參考《人體簡史》等權威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猝放性損害丹曲林遞歸計算機體系結構對葉百部芬美曲嗪幹接觸高入先出法夠本銷售額海螵蛸紅寶石激光器滑動性疝環戊基十三酸肩扭傷交混回響焦塊粒度鉸鍊螺栓咀嚼溜蹄綠葉内層女推事全骨髓萎縮全局名稱砷酸一氫鹽失去市場十三碳二酸雙原子四舍五入碳襯網膜肉芽臍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