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白垩紀英文解釋翻譯、白垩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the Cretaceous Period

相關詞條:

1.cretaceous  2.cretaceousperiod  

分詞翻譯:

白的英語翻譯:

clear; free of charge; in vain; pure; white; whiteness
【化】 leuco-; leuko-
【醫】 albo-; leuco-; leuk-; leuko-

紀的英語翻譯:

age; discipline; epoch; period; record

專業解析

白垩紀(Cretaceous Period)是地質年代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時間跨度約為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該名稱源自拉丁語"creta"(意為白垩),特指歐洲廣泛分布的白垩岩層。作為中生代持續時間最長的地質單元,其演化特征對理解地球生命史具有重要意義。

從地層學角度,白垩紀可分為早、晚兩世,包含12個标準階。該時期全球氣候呈現溫暖濕潤特征,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約為現代4倍,促成大規模碳酸鹽沉積,如英國多佛白崖和我國松遼盆地的青山口組地層。

生物演化方面,白垩紀見證:

  1. 被子植物輻射性演化(早期顯花植物化石見于中國遼甯)
  2. 恐龍達到多樣性巅峰(如霸王龍、三角龍)
  3. 海洋無脊椎動物菊石類高度繁盛
  4. 末期發生白垩紀-古近紀滅絕事件(K-Pg界線),非鳥恐龍滅絕

該時期結束标志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确定為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對應地層,具體時間為距今6600萬±30萬年。現代油氣資源約40%賦存于白垩紀地層,如中東地區儲油層。

(參考來源:國際地層委員會官網、美國地質學會期刊《GSA Bulletin》、中國地質調查局公開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白垩紀”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名稱來源于歐洲西部廣泛分布的白垩岩層。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白垩紀(Cretaceous Period)約始于1.45億年前,結束于6550萬年前,持續約8000萬年。它是顯生宙(地球生命可見的時期)中最長的地質階段,位于侏羅紀與古近紀之間。

二、名稱來源與讀音

三、地質與生物特征

  1. 環境變化
    大陸分裂為多個闆塊,氣候溫暖幹旱,海平面上升導緻陸地被海洋分隔。

  2. 生物演化

    • 植物:開花植物首次出現并逐漸占據主導;
    • 動物:恐龍進入全盛期(如食肉牛龍、鴨嘴龍),同時出現最早的蛇類、蜜蜂和哺乳動物;
    • 海洋生物:菊石、厚殼蛤及海生爬行動物繁盛。
  3. 滅絕事件
    白垩紀末期發生大規模物種滅絕(約6600萬年前),約75%生物消失,非鳥類恐龍滅絕。主流假說認為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四、延伸含義

在漢語中,“白垩紀”也用作成語,比喻事物發展的重要階段,如個人成長或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


提示:如需更專業的地質學資料,可參考(中國地質調查局)或(搜狗百科)的完整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嗎靈不履行通知書不能達到的恥骨的串級電熱設備雌雄二态大風子待定的對話式程式負特性管假分節激鈣的機械人開窗術開玩笑地可收縮的闊頭的蠟紙累計利潤稅離子氛半徑馬恕氏産鹼杆菌破傷風偶發杆菌青草氫化聚合作用任職期間三重熔煉試管培養雙色染料維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