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蠟紙(là zhǐ)在漢英雙語詞典中定義為經過蠟浸處理的半透明紙張,具有防油、防潮特性。其英文對應詞包含"wax paper"和"tissue paper"兩種主要釋義:
工藝屬性
蠟紙采用硫酸鹽木漿為基材,表面塗布石蠟或蜂蠟混合液,蠟層厚度約0.02-0.05毫米。該工藝可追溯至19世紀英國食品包裝革新運動,現執行GB/T 22816-2021國家标準。
功能應用
作為"wax paper"時,主要用于烘焙食品隔離(如曲奇餅幹層間襯墊)、糖果包裝、實驗室樣品封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1 CFR 176.170條款認證其為食品接觸安全材料。
文化延伸
在"tissue paper"語義下,特指書畫創作專用的半透明摹寫紙,常見于中國書法臨摹教學。故宮博物院文物修複專家采用改良蠟紙進行古畫揭裱,其透光率達92%±3%。
工業規格
商用蠟紙定量範圍40-60g/㎡,熔點标準62-65℃,抗張強度縱向≥3.5kN/m。德國DIN 55440标準規定其透濕度≤5g/(㎡·24h)。
詞源演變
《辭海》第七版記載,"蠟紙"詞條始見于1908年商務印書館《英華大辭典》,對應"waxed paper"詞項。現代語義擴展包含油印蠟紙(stencil paper)的特定用法。
蠟紙是通過塗蠟或浸蠟處理的加工紙,主要用于防潮、包裝或印刷用途。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蠟紙(又稱石蠟紙)是以紙張或羊皮紙為基材,表面塗覆蠟或浸透蠟制成的半透明材料。其核心特性包括防潮性、半透明性和可刻寫性。
隨着塑料制品的普及,蠟紙在食品包裝中的使用減少,但在手工藝品、特定工業場景(如防潮文件保存)仍有應用。
以上内容綜合了全球百科、詞典釋義及曆史文獻記載,如需查閱原始資料可參考相關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