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海關未完稅貨英文解釋翻譯、存海關未完稅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bonded goods
分詞翻譯:
存的英語翻譯:
accumulate; deposit; exist; keep; live
海關的英語翻譯:
custom; customhouse
【經】 custom house; customs; customs office; maritime custom
未的英語翻譯:
not
完稅的英語翻譯:
pay taxes
貨的英語翻譯:
goods; money
【機】 stitching
專業解析
“存海關未完稅貨”對應的标準英文術語是Bonded Goods。
從漢英詞典和海關實務角度,其詳細含義可解釋如下:
-
貨物狀态與存放地點:
指已進入一國關境(如抵達港口、機場等),但尚未完成海關規定的全部進口通關手續(特别是繳納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等稅費)的進口貨物。這些貨物必須存放在海關指定或批準的、處于海關持續監管之下的特殊場所,即保稅倉庫 (Bonded Warehouse) 。貨物在此狀态下,被視為仍在“海關關境内”但未正式“進口”到國内市場。
-
法律屬性與監管核心:
- 海關監管貨物:這些貨物自進境起至最終辦結海關手續(完稅放行、複運出境或依法處理)止,全程處于海關監管之下。任何移動、處置均需海關批準。
- 關稅及進口環節稅未繳納:貨物的主要特征是其應繳納的關稅和進口環節國内稅(如增值稅、消費稅)尚未支付。這是“未完稅”的核心含義。
- 所有權與風險:通常,貨物的所有權和風險仍屬于境外發貨人或國内收貨人(貨主),海關僅行使監管權。貨主負有最終繳納稅款或保證貨物合法處置的責任。
-
存放目的與後續處理:
貨物存放于保稅倉庫的原因多樣,常見包括:
- 暫緩繳稅:進口商可能因資金周轉待最終買家或市場價格波動等原因,選擇暫不繳稅提貨。
- 轉口貿易:貨物計劃轉運至第三國,無需進入存放國國内市場。
- 簡單加工/分撥:在保稅狀态下進行不改變貨物基本特性的分類、分裝、貼标等作業(需海關批準),再複出口或完稅進口。
- 等待許可證件:進口所需批文或許可證尚未辦妥。
最終處理方式通常為:完稅後進口至國内市場、複運出口至境外,或在海關監管下進行銷毀等處置。
權威性參考來源:
- 世界海關組織 (WCO): 在其《國際海關術語彙編》(Glossary of International Customs Terms) 和關于海關倉庫制度的指南文件中,對“Bonded Goods”和“Bonded Warehouse”有明确定義和操作規範。這代表了國際海關通行理解。 [來源:世界海關組織官方網站 - 需查找具體出版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中國《海關法》、《海關對保稅倉庫及所存貨物的管理規定》等法規規章,對“保稅貨物”、“保稅倉庫”的定義、管理要求、貨物狀态(即“存海關未完稅貨”)有詳細的法律界定和操作細則。例如,《海關法》第一百條對“保稅貨物”的定義明确包含“經海關批準未辦理納稅手續進境”的核心特征。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官方網站 - 法律法規庫]
- 主要貿易國海關當局: 如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 (CBP)、歐盟海關等,在其官方網站的法規和指南部分均有對“Bonded Goods”或“Goods in Bond”的權威解釋。 [來源:各國海關官方網站,如美國CBP官網的“Bonded Warehouse”專題頁面]
總結關鍵點:
“存海關未完稅貨”(Bonded Goods) 特指那些已運抵進口國關境内、存放于海關監管的保稅倉庫中、尚未繳納應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國内稅的貨物。其核心在于貨物處于海關監管之下且稅收義務尚未履行,存放于此的狀态是暫時的,後續需根據規定辦理完稅進口、複運出口或其他海關手續。
網絡擴展解釋
“存海關未完稅貨”通常指因未完成納稅或清關手續而被海關扣押或存放在監管場所的貨物,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
海關監管狀态
指貨物進入一國關境後,因未繳納關稅、未通過檢驗或手續不全等原因,被海關暫時扣留或存放在指定監管場所。這類貨物需完成清關流程(如申報、查驗、繳稅)後方可放行。
-
涉及類型
- 罰沒貨物:走私、違規進口等被海關依法沒收的貨物,後續可能通過拍賣處理。
- 保稅貨物:經海關批準暫緩納稅的貨物,存放于保稅倉庫或特殊監管區域,後續可能複出口或補稅内銷。
- 未完稅交貨(DDU)貨物:國際貿易中,賣方将貨物運至目的地但不承擔進口稅費,需買方自行清關。
二、處理方式與風險
-
處理流程
- 罰沒貨物:海關公開拍賣符合流通條件的貨物,競拍者需合法取得并繳稅。
- 保稅貨物:需在規定期限内完成加工、轉口或補稅,否則可能轉為罰沒。
- DDU貨物:買方需自行辦理進口手續并承擔稅費,逾期未處理可能被扣押。
-
主要風險
- 法律風險:若涉及走私或違規,可能面臨罰款或刑事責任。
- 經濟風險:長期滞留會産生倉儲費,甚至貨物被拍賣。
- 操作風險:清關手續複雜,需熟悉當地法規。
三、相關貿易術語(DDU)
在未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Unpaid, DDU)模式下,賣方僅負責将貨物運至目的地,買方需承擔進口稅費和清關責任。此術語適用于雙方明确責任劃分,但買方需确保及時處理海關手續以避免貨物滞留。
該術語涵蓋罰沒拍賣、保稅倉儲及DDU貿易等多種場景,核心是貨物因未完稅或未清關處于海關監管下。處理時需嚴格遵守法規,避免經濟損失。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矮百合根白芥子甙包報頭屏氣博-考二氏杆菌不良駕駛財政的超強力人造絲沖壓制品帶電粒子搗砂錘疊代形式放射敏感的分鈴覆膜的關稅率會計季度計劃維修酒石酸鹽距狀區客籍聾啞者習語器明冒口仍稅率遞減的數字說明符碳酸镅酰複鹽調整螺釘體外原因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