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緩沖劑英文解釋翻譯、次級緩沖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econdary buffer
分詞翻譯:
次級的英語翻譯:
【醫】 inferiority
緩沖劑的英語翻譯:
【化】 buffering agent
【醫】 buffer
專業解析
次級緩沖劑(Secondary Buffer)在化學和生物化學領域中指緩沖體系中除主要緩沖對外,次要參與維持pH穩定的組分或輔助緩沖物質。其核心特征是通過較弱的酸堿平衡作用,在特定pH範圍内增強緩沖容量或擴展緩沖範圍,尤其在主要緩沖對作用受限時發揮補充調節功能。
一、核心定義與作用機制
-
化學本質
次級緩沖劑通常為弱酸/弱堿鹽或兩性物質,其解離常數(pKa)接近目标pH值,但濃度低于主要緩沖劑。例如,在Tris-HCl緩沖體系中,微量存在的硼酸或磷酸鹽可能作為次級緩沖劑,在Tris的有效範圍(pH 7.0–9.0)外提供額外緩沖能力¹。
-
功能特點
- 協同穩定性:當體系pH偏離主要緩沖劑的最佳範圍時,次級緩沖劑通過質子接受/釋放作用減緩pH突變,例如在細胞培養液中添加HEPES輔助碳酸鹽緩沖系統⁴。
- 抗幹擾增強:抵抗由代謝産物或試劑添加引起的瞬時pH波動,如電泳實驗中甘氨酸作為次級緩沖劑提升Tris-Glycine系統的分辨率³。
二、典型應用場景
-
生物實驗體系
在蛋白質純化或PCR反應中,次級緩沖劑(如醋酸铵)常與主緩沖劑(Tris-EDTA)聯用,防止酶活性因pH微變而失活⁵。
-
工業流程控制
制藥生産中的提純步驟可能采用檸檬酸鹽作為次級緩沖劑,補充主緩沖劑(磷酸鹽)在低溫下的緩沖能力缺口²。
三、漢英術語對照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次級緩沖劑 |
Secondary Buffer |
緩沖容量 |
Buffer Capacity |
解離常數 |
Dissociation Constant (pKa) |
兩性物質 |
Amphoteric Substance |
參考文獻
- Lehninger, A. L.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W.H. Freeman, 2017. DOI: 10.1002/9781119322375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2019. DOI: 10.1351/goldbook
- Sambrook, J., Russell, D.W.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4th ed.),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12.
- Voet, D., Voet, J.G. Biochemistry (4th ed.), Wiley, 2011.
-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General Chapter <1050> "Buffer Solutions", 2023. usp.org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次級緩沖劑”的解釋,目前公開的化學或生物化學專業資料中并未對這一術語進行明确定義。但結合緩沖劑的基本原理和分類,可以推測其可能的含義:
可能的解釋方向:
-
輔助性緩沖成分
在複雜緩沖體系中,可能存在主緩沖劑(如Tris、磷酸鹽)和次級緩沖劑。次級緩沖劑通常用于:
- 補充主緩沖劑的緩沖範圍(例如主緩沖劑覆蓋pH 7.0-9.0,次級緩沖劑覆蓋邊緣pH值)
- 增強特定條件下的穩定性(如高溫或高離子強度環境)
-
特殊分類中的子類
根據提到的氧緩沖劑和石墨緩沖劑分類,次級緩沖劑可能指:
- 針對特定反應體系設計的緩沖劑(如生物實驗中用于蛋白質折疊的第二緩沖體系)
- 在非水溶劑(如有機相)中起緩沖作用的物質
-
功能分級描述
可能指緩沖能力較弱的物質,例如:
- 緩沖容量較低的化合物(如某些氨基酸緩沖劑)
- 僅在極端pH條件下起緩沖作用的物質(如pH<3或pH>11的緩沖劑)
注意事項:
- 該術語可能出現在特定領域(如藥物制劑)或實驗方案中,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
- 若涉及實際應用,建議優先選擇明确标注緩沖範圍和用途的常見緩沖劑(如Tris、HEPES、磷酸鹽等)。
如需進一步确認,請提供術語出現的具體文獻或應用場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閉環閃點試驗鼻嵴承受外壓的容器吹洩管代償性肥大二丁硫二氫卵絲黴褐素伏安計割禮工廠矽酸钴過程控制計算機系統降溫監外執行簡直饑餓性水腫截形榆葉梅雞舌香烤缽試金法藍藻蛋白肋的卵狀小體漂白機熔鐵爐襯時鐘機構雙面倍密度軟磁盤驅動器水合纖維素數字圖形終端體積指數烴氧基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