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黃嘌呤-9,β-d-呋喃核糖核苷英文解釋翻譯、次黃嘌呤-9,β-d-呋喃核糖核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hypoxanthine-9,-beta-d-ribofuranoside
分詞翻譯:
次黃嘌呤的英語翻譯:
【化】 hypoxanthine
【醫】 hypoxanthine; sarcin; sarkin
呋喃核糖的英語翻譯:
【化】 ribofuranose
【醫】 ribofuranose
核苷的英語翻譯:
nucleoside
【化】 nucleoside; riboside
專業解析
次黃嘌呤-9,β-D-呋喃核糖核苷(Hypoxanthine-9-β-D-ribofuranoside),标準英文名為Inosine,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分子,屬于嘌呤核苷類化合物。其核心結構由次黃嘌呤(一種嘌呤堿基)通過β-糖苷鍵連接到D-核糖(一種呋喃型五碳糖)的第9位氮原子上構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化學本質與結構
- 次黃嘌呤 (Hypoxanthine):是嘌呤代謝的中間産物,由腺嘌呤脫氨或鳥嘌呤代謝産生。其結構可視為黃嘌呤的還原形式,或腺嘌呤的脫氨基産物。
- β-D-呋喃核糖 (β-D-ribofuranose):指D-核糖以五元環(呋喃環)形式存在,其異頭碳(C1')上的羟基位于環平面下方(β構型)。
- 核苷鍵 (Glycosidic Bond):次黃嘌呤的第9位氮原子(N9)與β-D-呋喃核糖的異頭碳(C1')通過β-N9-糖苷鍵共價連接,形成完整的核苷分子。
二、生物學功能與意義
- RNA組分:在細胞中,次黃嘌呤核苷(肌苷)是轉移RNA(tRNA)的重要修飾堿基之一(常稱為次黃苷酸,縮寫為I)。它在反密碼子環的第一位(擺動位置)出現,允許tRNA識别多個密碼子,增加遺傳密碼解碼的靈活性。
- 嘌呤代謝關鍵節點:肌苷是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和補救合成途徑的共同中間體。它是合成腺苷酸(AMP)和鳥苷酸(GMP)的前體,也是嘌呤分解代謝的重要産物。
- 信號分子與神經調節:肌苷在神經系統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作為細胞外信號分子,通過激活特定的嘌呤受體(如A1、A2A受體),參與調節神經傳遞、神經保護、軸突生長和炎症反應。
- 免疫調節:肌苷在免疫細胞代謝和功能中發揮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影響T細胞分化和巨噬細胞功能,具有潛在的免疫調節特性。
三、應用價值
- 醫藥領域:
- 抗病毒藥物前體:肌苷本身或其衍生物(如利巴韋林Ribavirin的合成涉及肌苷類似物)曾被研究或用作抗病毒藥物組分。
- 免疫調節劑:基于其免疫調節作用,肌苷曾被嘗試用于治療某些病毒感染(如帶狀疱疹)和免疫相關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但療效需更多證據支持。
- 心髒保護: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肌苷可能通過腺苷受體介導的機制發揮一定的保護作用。
- 食品與保健品:肌苷酸(IMP,肌苷的5'-單磷酸酯)是重要的食品增味劑(鮮味劑),常與鳥苷酸(GMP)一起使用。
- 研究工具: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中,肌苷是重要的代謝物和信號分子研究對象。
四、漢英詞典釋義核心
- 中文:次黃嘌呤-9,β-D-呋喃核糖核苷 / 肌苷
- 英文:Inosine (Hypoxanthine-9-β-D-ribofuranoside)
- 釋義:一種由次黃嘌呤堿基通過β-糖苷鍵連接到D-核糖上形成的天然嘌呤核苷。是RNA(特别是tRNA)的修飾成分,嘌呤代謝的關鍵中間體,并在細胞信號傳導(尤其是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中發揮作用。
權威來源參考:
- PubChem Compound Database (NCBI) - Inosine Compound Summary: 提供詳細的化學結構、物化性質、生物活性等信息。 (來源:PubChem CID: 6021)
- Nature Portfolio (Scitable) -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解釋核苷酸的結構、功能及代謝,涵蓋肌苷在代謝中的地位。 (來源:Nature Education)
-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 Purinergic Signalling: 綜述嘌呤類物質(包括腺苷、肌苷)作為信號分子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及受體機制。 (來源:Pharmacol Rev)
- DrugBank Online - Inosine: 提供肌苷的藥物屬性、潛在適應症、作用機制等信息(需注意其部分應用可能處于研究階段)。 (來源:DrugBank DB04335)
網絡擴展解釋
次黃嘌呤-9,β-d-呋喃核糖核苷是肌苷(Inosine)的化學系統命名,屬于核苷類化合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化學結構
該名稱描述了肌苷的分子組成:
- 次黃嘌呤:嘌呤堿基部分,是腺嘌呤的脫氨基産物,結構含兩個環狀結構。
- β-D-呋喃核糖:糖基部分,為五元環狀結構的D-核糖,通過β-糖苷鍵與次黃嘌呤的第9位氮原子連接。
- 核苷:指堿基(次黃嘌呤)與糖(核糖)通過糖苷鍵結合形成的分子。
2.物理性質
- 外觀: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
- 溶解性:微溶于水(20℃時1.6g/100ml)、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極微溶于醇類。
- 純度标準:試劑級含量≥99.0%,重金屬≤10ppm,幹燥失重≤1.0%。
3.應用領域
- 醫藥用途:作為輔酶類藥物,用于治療肝髒疾病(如肝炎)、心髒病及白細胞減少症,也可作為食品添加劑。
- 生化研究:參與能量代謝和核酸合成,是ATP的前體之一。
4.别名與标識
- 常見名稱:次黃苷、肌甙、9-D-核糖次黃嘌呤等。
- CAS號:58-63-9,化學式:C₁₀H₁₂N₄O₅,分子量:268.23。
該名稱從化學結構角度完整描述了肌苷的組成,其核心功能源于次黃嘌呤與核糖的結合,廣泛應用于醫藥和生物化學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生産或檢測标準,來源中的廠商信息。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分率差繼電器标準流控制操作載荷赤楊屬串翻譯文法傳輸帶電傳打印機鍊路分室綜合征浮點執行程式幹戈四起婚姻上的違法行為貨物到達建築用石灰假若空頭集團連續位錯鄰重氮乙酰-L-絲氨酸流體聯結器買下全部財産權馬裡氏綜合征密集繞阻内感受性反射平衡圖漆用溶劑散片紫膠實際情況實物代金統計試驗突沸外隱斜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