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ngler number
恩氏度數(Engler Degree)是液體粘度測量的專用單位,符號為°E,廣泛應用于石油工業及潤滑油領域。該單位由德國化學家卡爾·奧斯瓦爾德·恩格勒(Karl Oswald Engler)于19世紀末提出,用于描述特定溫度下200毫升液體通過标準粘度計所需時間與同體積蒸餾水通過時間的比值。
核心定義與計算方法
恩氏度數的計算公式為:
$$ °E = frac{t}{t_0}
$$
其中,$t$為被測液體流出時間,$t_0$為20℃蒸餾水的流出時間(标準值為51秒)。當$t_0$嚴格校準時,該比值可轉換為恩氏粘度值。
漢英術語對照
應用領域
恩氏度數多用于工業潤滑油的粘度分類,例如中國國家标準GB/T 265-1988中規定了石油産品運動粘度與恩氏度的換算關系。其與其他粘度單位的換算公式為:
$$
u = 7.41 times °E - frac{6.93}{°E}
$$
其中$ u$表示運動粘度(單位為厘斯,cSt)。
參考來源
恩氏度數(Engler Degree,符號為°E或oE)是用于衡量液體恩氏粘度(又稱恩氏粘度)的單位,屬于相對粘度的一種。以下是詳細解釋:
恩氏度數表示特定溫度下,200毫升待測液體通過标準孔口所需時間與同體積蒸餾水在20℃下流出時間的比值。其公式為: $$ Et = frac{tau}{tau{H_2O}} $$
使用恩氏粘度計進行測定:
如需更具體的測量标準或換算公式,可參考化工或石油工業相關手冊。
吡咯承插式管件傳真電報術初核唇飾大量捕殺碟狀菌屬多步反應輻射改性副線路骨化性骨膜炎過目姑息手術結石探杆近側紮法科學代碼空氣閥賴希斯坦氏化合物G老于世故零星意見羅塞耳氏蘆荟素試驗耐火襯料噴補機判定表加工程式人參皂草精醇任意性三激值聲音壓縮通信自由土霸突出性甲狀腺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