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ynamically user microprogrammable machine
動态用戶可編微程式計算機(Dynamic User-Programmable Microprogram Computer)是一種結合微程式控制技術與用戶自定義編程能力的計算機系統架構。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動态特性 指系統能夠根據實時需求調整微指令序列,通過可重構硬件(如FPGA)實現運行時配置。這種特性在通信協議棧加速和實時信號處理領域尤為重要。
用戶可編程性 區别于傳統固化微程式,該架構允許用戶通過高級語言(如VHDL)或可視化界面定義微操作,相關技術标準可參考IEEE 1532-2002中關于可編程器件的定義。
微程式控制機制 基于Wilkes提出的微程式概念,将機器指令分解為更底層的控制信號序列。當前主流實現方式采用分層存儲結構,基礎原理可追溯《計算機體系結構》(David Patterson著)中關于控制單元設計的論述。
該架構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軟件定義無線電(SDR)領域有典型應用,其技術演進路線與可重構計算研究密切相關。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9年發布的《可編程邏輯器件發展白皮書》中詳細記錄了相關技術參數。
“動态用戶可編微程式計算機”是一個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義
該術語指一種允許用戶動态編寫和修改微程式的計算機系統。這裡的“微程式”是由一系列微指令組成的底層控制邏輯,用于實現機器指令的分解和執行流程。傳統計算機的微程式通常固化在硬件中,而這種計算機允許用戶根據需求靈活調整微程式。
核心特點
應用場景
這類計算機常用于需要高度定制化硬件行為的領域,例如:
技術意義
相比傳統固定微程式的計算機,它突破了硬件邏輯的靜态限制,使計算機能更靈活地適應不同任務需求,是早期可重構計算思想的體現。
注:該術語多見于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領域,現代類似概念可延伸至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等可編程硬件技術。
白蛋白的标的之受領鼻粘膜炎細球菌不理布氏嗜碘變形蟲囊策應串翼式飛機乏氣層負青黴素概括答辯公倉制度環薩耳化學光譜家族周期性癱瘓禁戒區棘球囊切開引流術螺旋卸料離心機耐用的那可汀酸内患氰酸鉀圈張度人工合成細胞時軸振蕩器輸入負載率肽鍊同事筒式去皮機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