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put loading factor
import; input; introduce
【計】 CI; enter; entering; in-fan; input; inputting; load line; typing-in
【化】 input
【醫】 importation; infusion; intromission
【經】 import
load
【計】 L; load line
【化】 load
frank; hasty; lead; modulus; quotiety; rash; rate; ratio; usually
【醫】 rate
【經】 rater.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輸入負載率”(Input Load Rate)指電氣或電子系統中實際輸入功率與額定輸入功率的比值,用于衡量設備輸入端的負荷狀态。其核心概念與計算方式如下:
中文釋義
“輸入負載率”表示設備實際消耗的輸入功率占其額定輸入功率的百分比。數值越高,說明設備負荷越接近滿額運行狀态。
英文對應術語
标準譯法為Input Load Rate,也可表述為Input Loading Factor 或Input Power Load Ratio。
示例:
"輸入負載率超過90%可能引發設備過熱。"
(An input load rate exceeding 90% may cause device overheating.)
輸入負載率((eta{text{in}}))的數學表達為:
$$
eta
其中:
電源適配器
輸入負載率達80%時,轉換效率通常處于最優區間(參考能源之星認證标準)。
工業電機系統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建議維持輸入負載率在60%-75%以平衡能耗與壽命(IEC 60034-30标準)。
電氣工程術語規範
《IEEE Standard Dictionary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Terms》(IEEE 100)将“Load Factor”定義為平均負荷與峰值負荷之比,輸入負載率屬其衍生概念。
能源效率指南
美國能源部(DOE)在《Energy Efficiency Reference》中指出,輸入負載率是評估設備能效動态特性的關鍵參數。
術語 | 區别點 |
---|---|
輸入負載率 | 關注輸入端功率與額定值的比例關系 |
輸出負載率 | 表征輸出端實際負荷能力(如服務器CPU利用率) |
效率(Efficiency) | 指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的比值((eta = P{text{out}}/P{text{in}})) |
通過上述定義與場景化解析,可系統理解“輸入負載率”在工程實踐中的量化意義及漢英對照邏輯。
輸入負載率是電子設備或系統中用于衡量輸入端所承受實際負載與額定負載比值的參數,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該指标主要用于評估輸入端資源利用效率及穩定性,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定義與計算
輸入負載率=實際輸入負荷/額定輸入負荷×100%()。例如,某電路輸入端口額定承載電流為10A,若實際電流為7A,則輸入負載率為70%。這一計算方式與通用負載率原理一緻,但特指輸入端的負載情況。
應用場景
影響與建議
當輸入負載率持續超過80%時,可能引發設備性能下降或故障風險;低于50%則可能存在資源浪費。建議通過動态監測将輸入負載率控制在50%-80%的合理區間。
如需更專業的領域定義(如汽車發動機負荷率),可進一步查閱相關行業标準。
埃及伊蚊船級證書副本遞耗資産折耗非共享控制單位費臘德輔助絡合物高田氏試劑紅細胞素夾模闆焦卟啉較少的積分淨期末價值即時除錯程式肌收肌群控制矩陣累欠利息忙線路咪克洛嗪羟基辛酸内酯情歌青年變形性關節炎巯乙胺氣硬的收濕用氯化鈣碳酸亞烴酯通達通貨膨脹控制凸片散熱器危險品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