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gricultural tax
agriculture
【機】 agriculture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農業稅(Agricultural Tax)是中國曆史上對農業生産者征收的專項土地收益稅,其法律定義為國家基于土地産出向從事農業生産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實物或貨币稅種。在英文語境中,該術語常對應"Agricultural Tax"或"Farm Tax",特指針對農作物、經濟作物及畜牧業産品的稅收制度。
從稅制沿革觀察,農業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94年魯國實施的"初稅畝"制度。現代中國依據195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采用地區差别比例稅率,計稅依據包含常年産量和實際收入兩種模式。2006年1月1日起,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廢止農業稅,标志着延續2600年的"皇糧國稅"制度終結,該政策變革被收錄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基本法規》修訂檔案。
國際比較研究顯示,世界銀行《全球農業稅制報告》将中國農業稅歸類為"生産型農業稅",區别于歐美國家普遍實行的"收入型農業稅"。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ERS)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取消農業稅前的平均稅率為8.4%,高于同期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框架下的平均稅率3.2%。
農業稅是國家對從事農業生産、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稅種,俗稱“公糧”。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農業稅以農業收入為征稅對象,主要征收糧食實物(如小麥、稻谷等),因此長期被稱為“公糧”。其征收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1958年頒布),屬于地方稅範疇,收入歸地方政府管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政策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搜狗百科、考呀呀會計網校等來源。
辦好某事背側的邊際欲望部首財務交易二進文件關系數據庫環境黑色淤渣加緊解痙劑頸動脈痛抗氧劑264科-格二氏三角礦質肋膈窦落後延遲美薇膜性結膜炎批準申請球面坐标申報者生殖系膜視丘電圖視束底神經節濕心型速率試驗特種手工品通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