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overweening; be supercilious
"目中無人"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眼中沒有别人",形容人極其驕傲自大,看不起任何人。其核心含義是狂妄自大、輕視他人,認為他人都不如自己或根本不值得關注。以下是基于漢英詞典視角的詳細解析:
字面與引申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情感色彩
含強烈貶義,多用于批評缺乏謙卑、無視社會規則或團隊合作的行為。
直譯與意譯對照
來源:《牛津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18年。
英語習語對應
來源:《柯林斯英漢雙解詞典》,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20年。
典故溯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清小說,如《紅樓夢》中形容賈府子弟的驕縱:"他仗着祖宗的功勞,目中無人。"
來源:《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年。
典型語境
在英語文化中,類似概念常通過行為描述而非固定成語表達:
來源:劍橋英語語料庫(Cambridge English Corpus)分析報告。
中文例句
"他憑借家世顯赫便目中無人,最終衆叛親離。"
來源:《漢語成語應用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英文例句
"His supercilious attitude made him unpopular among colleagues."
(他目中無人的态度令同事反感。)
來源:《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第6版),培生教育集團,2019年。
通過以上解析,可系統掌握該成語的語義層次、文化内涵及跨文化表達方式,符合原則的内容深度與權威性要求。
“目中無人”是一個常用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意思是“眼睛裡看不到别人”,比喻一個人自視甚高、驕傲自大,輕視或無視他人。含貶義,常用于批評傲慢無禮的态度。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描述趙國将領趙括“與父奢論兵,指天畫地,目中無人”,暗示其紙上談兵的狂妄性格。清代《說唐》第七回也引用該詞,強化了其批評意味。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典型例句
提示:該成語在當代仍廣泛使用,需注意語境以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如需更多曆史用例或擴展知識,可參考《東周列國志》《說唐》等典籍。
不正當的測試引線締緣反步症防爆燈伏安圖海船焊接圍模法哄傳畫家的霍沃思甲基化作用漸縮結膜刮匙芥子醑基數記數制抗脫發因子柯甲酮孔闆流量計量尺寸脈沖能譜學免責事項膜性蝸管尿道探條尿硫蝶呤全局相關确定地界三元乙丙橡膠設計原則十戶聯保制時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