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醑英文解釋翻譯、芥子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ustard spirit; spiritus sinapis
分詞翻譯:
芥子的英語翻譯:
【醫】 mustard; semen sinapis; sinapis semina
專業解析
"芥子醑"是一個源自傳統中醫藥學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特定的藥物制劑形式。以下是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含義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芥子醑(jiè zǐ xǔ)
- 中文定義:指以芥菜籽(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或芥 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 的種子)為主要原料,經加工(如粉碎、浸泡、蒸餾或萃取)後,溶于或混懸于酒精(乙醇)中制成的外用液體制劑。其核心特征在于使用了芥子(具有強烈刺激性)和酒精溶媒(醑劑)。
- 英文對應:通常譯為"Mustard Spirit" 或"Spirit of Mustard"。
- Mustard 對應“芥子”。
- Spirit 在藥劑學中專指“醑劑”,即揮發性物質的乙醇溶液(an alcoholic solution of a volatile substance)。
二、成分與特性
- 主要活性成分:芥子中含有的芥子苷(Sinigrin)。當芥子粉碎并與水接觸時,在芥子酶作用下,芥子苷水解産生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這是産生強烈刺激性和辛辣味的關鍵成分。
- 來源支持: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芥子的描述強調了其含有的硫苷類化合物及其水解産物。美國藥典(USP)或國家處方集(NP)曆史上曾收錄過類似制劑(如Compound Mustard Plaster),其原理基于此。
- 劑型特征(醑劑):
- 以高濃度乙醇(通常60%-90%)為溶劑或分散介質。
- 利用乙醇的良好溶解性、揮發性及一定的皮膚穿透性,有助于活性成分的釋放和局部作用。
- 醑劑本身是一種澄明或微渾的液體劑型。
- 來源支持:藥劑學專著如《中藥藥劑學》或《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均對醑劑(Spirit)的定義和特點有明确闡述。
三、傳統與現代應用
- 主要用途:作為外用皮膚刺激藥(Rubefacient/Counterirritant)。
- 作用機理:局部塗抹于皮膚後,揮發性成分(異硫氰酸烯丙酯)刺激皮膚感受器,引起局部充血、發紅、溫熱感,從而起到引赤發泡的效果。傳統上認為這可以“引邪外出”,緩解深部組織(如肌肉、關節)的疼痛和炎症(如風濕痛、神經痛)。
- 使用注意:因其強刺激性,需嚴格控制濃度、用量和接觸時間,避免灼傷皮膚或起水疱。通常僅用于局部外用,嚴禁内服。
- 來源支持:《中藥學》教材及《中華本草》等權威著作在介紹芥子功效與應用時,均提及外用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并常制成酊劑、糊劑或軟膏使用,其原理與醑劑類似。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證實了芥子揮發油的局部刺激和抗炎作用。
四、相關概念辨析
- 與“芥子油”的區别:
- 芥子油(Mustard Oil)通常指通過壓榨或溶劑萃取得到的脂肪油(Fixed Oil),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甘油酯,可食用或工業用。
- 芥子醑的核心是揮發性芥子揮發油(主要是異硫氰酸烯丙酯)的乙醇溶液,具有強烈刺激性,不可食用。
- 來源支持:化學與藥學文獻(如《植物化學》、《生藥學》)對芥子中不同成分(脂肪油與揮發油)有明确區分。
五、總結
“芥子醑”(Mustard Spirit)是中藥外用制劑的一種,特指将具有強烈刺激性的芥子揮發油成分溶解或混懸于乙醇中制成的醑劑。其核心藥理作用源于異硫氰酸烯丙酯,通過刺激皮膚産生引赤發泡效應,用于緩解肌肉關節疼痛。使用時需嚴格遵循外用原則,防止皮膚損傷。
參考來源标注:
: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最新版.
: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Historical USP-NF Monographs (e.g., Compound Mustard Plaster).
: 張兆旺 主編. 中藥藥劑學. 相關章節:外用制劑/酊劑醑劑.
: Ansel's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 Chapter: Solutions.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條目:芥子.
: 相關藥理學研究文獻 (可通過學術數據庫如CNKI, PubMed檢索“芥子 藥理”、“Allyl Isothiocyanate pharmacology”等關鍵詞).
: 高錦明 主編. 植物化學. 相關章節:硫苷類化合物.
: 蔡少青 等. 生藥學. 相關章節:十字花科生藥/芥子.
重要提示:由于“芥子醑”在現代标準藥典(如ChP, USP, EP)中可能不作為獨立制劑廣泛收錄,其具體定義和用法更多見于傳統制劑或曆史文獻描述。上述解釋基于中藥學、藥劑學原理及芥子本身的藥理特性進行整合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芥子醑”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其含義需從字面拆分并結合文獻背景理解:
-
芥子
指芥菜的種子,呈黃色小顆粒狀,具有辛辣味,可研磨成調味品芥末()。在佛教經典中,常以“芥子”比喻極微小的事物,如《維摩诘經》提到“須彌山納于芥子”,喻示大小相容的哲理()。
-
醑
讀音為xǔ,本義指濾去渣滓的美酒,或代指酒類。例如《本草綱目》中“醑”指藥酒制劑。
-
組合釋義
“芥子醑”可能指以芥子為主要成分浸泡或釀制的藥酒/調味酒。古代醫書或食譜中,常見用辛辣植物泡酒以作藥用或調味,推測此詞屬類似用法。但因該詞未在權威典籍中明确記載,具體含義需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進一步考證。
若您有該詞的具體出處(如詩句、醫書章節),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精準解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管所背壓壓力計閉塞性靜脈炎不適當的合并控訴釣絲反躍角非專用生産要素分開的接受者附聚作用幹巴巴怪僻的黃鐘花幻影的輝綠細晶岩膠鍋交通量積雪草甙嵴狀的抗軟化劑類比數據冷水塗料離子放射照相法米燭光平面視野計葡萄狀菌腫任性的舉動設備容差舌背支聲音探針微型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