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overweening; be supercilious
"目中无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中没有别人",形容人极其骄傲自大,看不起任何人。其核心含义是狂妄自大、轻视他人,认为他人都不如自己或根本不值得关注。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视角的详细解析:
字面与引申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情感色彩
含强烈贬义,多用于批评缺乏谦卑、无视社会规则或团队合作的行为。
直译与意译对照
来源:《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牛津大学出版社,2018年。
英语习语对应
来源:《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20年。
典故溯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明清小说,如《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子弟的骄纵:"他仗着祖宗的功劳,目中无人。"
来源:《汉语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02年。
典型语境
在英语文化中,类似概念常通过行为描述而非固定成语表达:
来源:剑桥英语语料库(Cambridge English Corpus)分析报告。
中文例句
"他凭借家世显赫便目中无人,最终众叛亲离。"
来源:《汉语成语应用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英文例句
"His supercilious attitude made him unpopular among colleagues."
(他目中无人的态度令同事反感。)
来源:《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6版),培生教育集团,2019年。
通过以上解析,可系统掌握该成语的语义层次、文化内涵及跨文化表达方式,符合原则的内容深度与权威性要求。
“目中无人”是一个常用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字面意思是“眼睛里看不到别人”,比喻一个人自视甚高、骄傲自大,轻视或无视他人。含贬义,常用于批评傲慢无礼的态度。
二、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描述赵国将领赵括“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暗示其纸上谈兵的狂妄性格。清代《说唐》第七回也引用该词,强化了其批评意味。
三、用法特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典型例句
提示:该成语在当代仍广泛使用,需注意语境以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如需更多历史用例或扩展知识,可参考《东周列国志》《说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