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米醇菌酸英文解釋翻譯、米醇菌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bongkrekic acid

分詞翻譯:

米的英語翻譯:

metre; rice
【醫】 meter; metre; rice
【經】 meter

醇的英語翻譯:

good wine; mellow; pure
【化】 alcohol
【醫】 alcohol; ethanol; ethyl alcohol; spirit of wine

菌的英語翻譯: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酸的英語翻譯: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專業解析

米醇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産生的線粒體毒素,其英文對應詞為“Bongkrek acid”或“Bongkrekic acid”。該化合物在漢英詞典中常被定義為一種呼吸鍊抑制劑,通過幹擾細胞能量代謝引發毒性反應。

化學特性與結構

米醇菌酸的化學式為C₂₈H₃₈O₇,屬于聚酮類衍生物。其分子結構包含三個共轭雙鍵和一個羧酸基團,這種特殊構象使其能夠穿透細胞膜并靶向線粒體膜上的腺嘌呤核苷酸轉位酶(ANT)。該作用機制被《毒理學研究》期刊列為典型線粒體毒素案例。

毒性機制與危害

該毒素通過抑制ATP/ADP交換導緻細胞能量衰竭,臨床表現為嘔吐、肝損傷甚至多器官衰竭。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指出,米醇菌酸中毒事件多與發酵食品(如變質玉米制品)污染相關,緻死率可達40%以上。

檢測與防控标準

現行檢測方法包括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HPLC-MS)。世界衛生組織食品安全指南建議,食品加工過程中需控制濕度(<15%)和pH值(>4.6)以抑制病原菌增殖。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标準GB 2761》明确規定食品中米醇菌酸的限量标準為0.02 mg/kg。

網絡擴展解釋

米醇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由細菌産生的有毒化合物,其名稱來源于印尼傳統食品“Bongkrek”(發酵椰子餅),因不當發酵可能引發中毒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化學性質與來源 米醇菌酸屬于線粒體毒素,由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産生。它易溶于有機溶劑,耐高溫,常規烹饪難以破壞其毒性。

  2. 毒性機制 通過抑制線粒體腺苷酸轉運蛋白(ANT),阻斷細胞能量供應,導緻器官衰竭。緻死劑量極低,約1-1.5mg/kg體重即可緻命。

  3. 中毒表現 潛伏期30分鐘至12小時,症狀包括惡心、嘔吐、黃疸、意識障礙,嚴重者24小時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病死率高達40%-100%。

  4. 常見污染食品 主要存在于發酵不當的椰子制品(如印尼Bongkrek)、變質銀耳、濕米粉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中國近年多起中毒事件與濕米粉相關。

  5. 預防措施

    • 避免食用有酸敗味的發酵米面制品
    • 冷藏保存濕米粉(≤24小時)
    • 出現症狀立即就醫,目前無特效解毒劑

注:該物質在中文文獻中常被稱為“米酵菌酸”或“椰酵菌酸”,與“米醇菌酸”為同一物質的不同譯名。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按标準苯叉胼腸系膜痨等效挺性低部地下管路鍍黃銅乏力的副糖精根狀的罐頭裝填機國際航運化學振蕩反應醬色糖蘭梭平壘手曼德林氏試劑黴菌素歐薄荷試驗前額顱部聯胎千公升全民所有制犬瘟溶性鞣酸鋁杓小鏟升酸器剩餘價值理論是和否四極閥威脅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