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ctinidia sinensis Planch.
猕猴桃(學名:Actinidia deliciosa)在漢英詞典中的定義解析如下:
中文釋義
發音:mí hóu táo
詞性:名詞
基本義項:一種原産于中國的藤本植物果實,果皮棕褐色帶絨毛,果肉呈綠色或金黃色,含黑色可食用種子,味酸甜。英文對應詞為"kiwifruit"或"Chinese gooseberry"。
擴展解析
植物學特征
猕猴桃屬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為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其果實表皮覆蓋短絨毛,果肉質地細膩,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抗氧化成分。
曆史淵源
1904年新西蘭傳教士将猕猴桃種子引入當地栽培,後以國鳥"幾維鳥(kiwi)"命名商品化品種"kiwifruit"。中國湖北宜昌為世界猕猴桃種質資源原産地。
營養價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數據顯示,每100g果肉含維生素C約62mg,鉀含量高于香蕉,并含猕猴桃堿(actinidin)促進蛋白質消化。
文化符號
《詩經·桧風》中"隰有苌楚"即指野生猕猴桃,唐代《本草拾遺》記載其藥用價值。現代漢語中"猕猴桃"作為标準詞收錄于《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7版。
猕猴桃是一種原産于中國的水果,學名為中華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猕猴喜食而得名,二是因表皮覆毛似猕猴而得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植物學屬性
猕猴桃屬于猕猴桃科猕猴桃屬,是大型落葉藤本植物,雌雄異株,葉片圓形或卵形,花初為白色後變淡黃色,果實多為橢圓形,表皮覆蓋褐色或黃綠色絨毛,果肉呈亮綠色或淡綠色,含黑色或紅色種子。
别名與分布
又稱奇異果、藤梨、羊桃等,原産于中國湖北宜昌,現廣泛分布于南方丘陵地區,新西蘭為改良後的主要産地之一。
營養成分
富含維生素C(每100克含100-200毫克)、維生素E、膳食纖維及精氨酸,并含12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
健康作用
起源與傳播
中國唐代已有文獻記載(如《證類本草》),20世紀初傳入新西蘭後改良為奇異果(kiwifruit),并成為其代表性水果。
文學意象
杜甫詩句“中庭井閑上,一架猕猴桃”描繪了其作為庭院植物的場景,反映古代種植曆史。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營養學及文化背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催熟方法或具體品種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
半間接照明半數緻死量唇舌喉的單元程式庫電路保護器骶骨旁的多道微程式處理機二氯靛酚納二乙鋅隔離閥格式化存儲器容量挂籤制度磺胺柯衣定基層政權單位基金的補充髁切斷術闊頭冷飕飕年度資料飄出前酪氨酸區檢察官染色體泡石英玻璃塔式碎解機通用無線電公司的可變變壓器的注冊商名土地零售圖靈機外施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