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uring; Turing machine
圖靈機(Turing Machine)是計算機科學和數學邏輯中的一個核心理論模型,由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于1936年提出。它抽象地定義了“可計算性”(computability)的概念,為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無限長的帶子,劃分為離散的單元格(cells),每個單元格可存儲一個符號(如 0、1 或空白)。
在存儲帶上移動,讀取或修改當前單元格的符號。
記錄圖靈機當前的狀态(如 ( q_0, q_1, ldots )),初始狀态為 ( q_0 )。
控制規則,格式為:
[ (當前狀态, 當前符號) rightarrow (新狀态, 寫入符號, 移動方向) ]
移動方向為左(L)、右(R)或不動(N)。
圖靈機按步驟執行:
所有“可計算”問題均可由圖靈機解決,奠定了計算理論的邊界(來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可模拟其他任意圖靈機,是現代存儲程式計算機的理論原型(來源:MIT Press)。
Turing, A. M. (1936).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DOI鍊接(需通過學術數據庫訪問)
Sipser, M. (2013).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3rd ed.). Cengage Learning.
[ISBN: 978-1133187790]
“Turing Machine” i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如P、NP問題均基于圖靈機模型定義(來源: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圖靈完備性(Turing Completeness)是編程語言能否表達所有可計算問題的标準(如Python、C++均滿足)。
圖靈機是計算機科學中最基礎的理論模型,由英國數學家阿蘭·圖靈于1936年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簡單的規則模拟任何可能的計算過程,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以下是詳細解釋:
工作原理 圖靈機通過有限指令集逐步操作:讀取符號→根據規則修改符號/移動→改變狀态,直至達到停機狀态。例如,若用圖靈機計算1+1,它會将輸入"11"轉換為"11#"(#為分隔符),通過移動和改寫符號最終輸出"10"(二進制結果)。
理論意義
圖靈機雖為抽象模型,但其"通過有限步驟處理無限信息"的核心思想,直接推動了從機械計算到電子計算機的跨越。當前所有經典計算機本質上都是圖靈機的物理實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