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緬甸英文解釋翻譯、緬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Burma

專業解析

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國家的中英文對照名稱,其定義可從語言學、地理學及政治文化角度解析:

  1. 詞源與曆史定義

    中文“緬甸”一詞源于古漢語對當地民族稱謂的音譯,最早見于元代文獻《元史》。英文“Myanmar”為該國官方名稱,源自緬甸語“Myanma”,其巴利語詞根“mranma”意為“強健者”。1989年軍政府将英文國名從“Burma”改為“Myanmar”,以體現多民族統一性。

  2. 地理與政治實體

    緬甸聯邦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位于中南半島西部,與中國、印度、泰國接壤。其英文定義在《牛津漢英大詞典》(第3版)中标注為“a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known for its Buddhist temples and colonial architecture”。

  3. 語言文化關聯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英文術語“Burmese”既指緬甸語,也作為形容詞描述該國文化特性。例如《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将“Burmese”解釋為“relating to Myanmar, its people, or their language”。

  4. 經濟與國際關系

    作為世界銀行定義的“中低收入國家”,緬甸在英文文獻中常以“emerging economy”出現,主要産業包括農業、玉石開采和天然氣出口。美國國會研究局(CRS)報告強調其地緣戰略地位于印度洋與湄公河流域交彙處。

網絡擴展解釋

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重要國家,其名稱含義與曆史演變包含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中文名稱來源

  1. 詞義解析
    • "緬"字源于緬甸主體民族緬族(Bamar)的自稱音譯,同時漢語中"緬"有"遙遠"之意()。
    • "甸"字取自古漢語對郊外或邊陲之地的稱謂,如《周禮》中"郭外曰郊,郊外曰甸",合稱"緬甸"即"遙遠的邊陲"()。
    • 宋代始用"緬"單稱該國,明代正式定名"緬甸",反映中國曆代對其地理位置的認知()。

  2. 曆史稱謂演變
    中國古籍中曾稱其為朱波(漢)、撣(東漢)、骠(唐)等,元朝稱"緬國",明朝後統一稱"緬甸"()。

二、英文名稱争議

• 國際通用名Myanmar源自緬語"Mranma Prañ",自13世紀沿用,1989年緬甸軍政府将英文國名從Burma(源于緬族英文名Burmese)改為Myanmar,但中文名稱未變()。

三、國家概況

  1. 地理與人口
    位于中南半島西部,面積約67.7萬平方公裡(),2024年人口約5500萬()。首都2006年遷至内比都,最大城市為仰光()。

  2. 經濟文化特征
    農業國(稻米為主要出口品),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伊洛瓦底江平原為核心農業區()。佛教為主要宗教,境内有100多個民族()。

四、曆史注記

• 自10世紀形成統一國家,曆經殖民時期(1885-1948)和軍事統治,近年逐步向民主化過渡()。
• 與中國有2000餘公裡邊境線,自古為"南方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注:關于緬甸名稱的多種解釋存在學術争議,以上綜合了曆史學、語言學等多領域觀點。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闆障标記區才思程式控制系統窗口系統叢林地腳螺釘分離裝置改進稅汞齊電極管道安全閥廣大性固定總價假咿軋音精餾段機器核對寄生物開獎刻度燈柯西矩陣離子交換容量門炎木栓形成層泥砂石上訴文件雙重過帳外部處理器維厄桑氏瓣未實現邊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