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德耳氏甲狀腺腫英文解釋翻譯、裡德耳氏甲狀腺腫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ast iron struma; chronic thyroiditis; ironlard tumor; Riedel's struma
struma ligneous; woody thyroiditis
分詞翻譯:
裡的英語翻譯:
inner; liner; lining; neighbourhood
【法】 knot; sea mile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甲狀腺腫的英語翻譯:
struma
【醫】 bronchocele; goiter; goitre; gongrona; Nithsdale neck; struma
thyreocele; thyreoncus; thyrocele; thyroncus; tracheophyma
專業解析
裡德耳氏甲狀腺腫(Riedel's Thyroiditis),也稱為裡德爾甲狀腺炎或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Chronic Fibrous Thyroiditis),是一種罕見的、病因未明的甲狀腺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特征在于甲狀腺組織被緻密的纖維組織廣泛浸潤和取代,導緻腺體變得異常堅硬如石(“木樣甲狀腺腫”),并常與周圍頸部結構(如氣管、食管、肌肉、神經)發生粘連。
以下是該疾病的詳細解釋:
-
病理特征與命名來源:
- 纖維化浸潤: 這是該病最顯著的特征。正常的甲狀腺組織被大量增生的、緻密的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這種纖維化過程不僅局限于甲狀腺内,還會侵襲并包裹甲狀腺被膜,進而侵犯鄰近的頸部結構,導緻粘連和壓迫症狀。這種廣泛的纖維化使得甲狀腺觸診時感覺極其堅硬,類似木頭或石頭。
- 炎症反應: 雖然稱為“炎”,但此處的炎症細胞浸潤(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通常相對輕微,且主要位于纖維化區域的邊緣。炎症反應并非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纖維化才是核心病理過程。
- 命名: 該病以德國外科醫生 Bernhard Moritz Carl Ludwig Riedel 的名字命名,他于 1896 年首次詳細描述了這種以堅硬、粘連為特征的甲狀腺腫。
-
臨床表現:
- 無痛性頸部腫塊: 患者通常因發現頸部前方出現一個快速增大、堅硬如石、無痛性的腫塊(甲狀腺腫)而就診。腫塊位置固定,邊界不清。
- 壓迫症狀: 由于纖維組織侵襲和包裹周圍結構,常導緻顯著的壓迫症狀:
- 呼吸困難: 壓迫氣管是最常見且嚴重的症狀。
- 吞咽困難: 壓迫食管導緻吞咽不暢。
- 聲音嘶啞: 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
- 頸部不適或緊繃感。
- 甲狀腺功能: 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功能正常期),但隨着甲狀腺組織被廣泛破壞,後期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極少情況下,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現短暫的甲狀腺毒症(甲亢)。
- 伴隨疾病: 裡德耳氏甲狀腺腫常被視為一種特發性多竈性纖維硬化症(Idiopathic Multifocal Fibrosclerosis, IMF)的甲狀腺表現。IMF 可累及身體多個部位(如眼眶、腹膜後、膽道、縱隔、肺、淚腺等),導緻相應部位的纖維化和功能障礙。因此,診斷裡德耳氏甲狀腺腫時,需注意排查其他部位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纖維化病變。
-
診斷與鑒别診斷:
- 診斷挑戰: 由于其罕見性和臨床表現(特别是堅硬如石的甲狀腺腫)與甲狀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非常相似,診斷常具挑戰性。
- 關鍵檢查:
- 細針穿刺活檢: 通常是首選的初步檢查,但常因組織過于緻密堅硬而難以獲取足夠細胞,且結果多為非特異性纖維化或炎症,診斷價值有限。
- 手術活檢:确診裡德耳氏甲狀腺腫的金标準是手術切開活檢(通常為甲狀腺峽部切除)。病理學檢查可見特征性的廣泛纖維化取代甲狀腺實質,炎症細胞稀少,纖維組織侵犯甲狀腺被膜及周圍肌肉組織。
-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顯示甲狀腺彌漫性低回聲,結構紊亂,血流信號減少;CT 或 MRI 可清晰顯示甲狀腺增大、密度/信號異常、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和壓迫情況。
- 實驗室檢查: 甲狀腺功能(TSH, FT3, FT4)可能正常或低下;甲狀腺自身抗體(如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TPO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TgAb)通常陰性或低滴度,有助于與橋本甲狀腺炎鑒别;血沉(ESR)和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G4)可能升高,但并非特異性。
- 主要鑒别診斷:
- 甲狀腺未分化癌: 臨床表現(快速增大、堅硬、固定、壓迫症狀)極為相似,是首要鑒别對象,需依靠活檢确診。
- 橋本甲狀腺炎(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也可導緻甲狀腺腫大變硬,但通常不如裡德耳氏甲狀腺腫堅硬如石,且極少引起嚴重的周圍組織粘連和壓迫。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甲狀腺自身抗體(TPOAb, TgAb)通常顯著升高。
- 甲狀腺淋巴瘤: 可表現為快速增大的甲狀腺腫塊,質地硬,但通常無廣泛粘連,活檢可鑒别。
- 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IgG4相關甲狀腺炎): 這是近年來認識到的與 IgG4 相關性疾病(IgG4-RD)相關的甲狀腺炎類型。其病理特征(席紋狀纖維化、大量漿細胞浸潤、閉塞性靜脈炎)和血清 IgG4 水平升高與典型的裡德耳氏甲狀腺腫有所不同。部分學者認為 IgG4 相關甲狀腺炎可能是裡德耳氏甲狀腺腫的一個亞型或病因,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兩者的關系。診斷時需注意檢測血清 IgG4 水平和進行 IgG4+ 漿細胞免疫組化染色。
-
治療與管理:
- 治療目标: 主要目标是緩解壓迫症狀(特别是氣管壓迫),并處理甲狀腺功能異常。
- 藥物治療:
- 糖皮質激素: 是主要的藥物治療選擇(如潑尼松),尤其適用于疾病活動期(如伴有疼痛、快速增大、ESR 升高)。激素治療可能有助于減輕炎症、抑制纖維化進程、縮小腫塊、緩解壓迫症狀。部分患者(尤其是與 IgG4-RD 相關的病例)反應良好,但停藥後可能複發,有時需要長期低劑量維持或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聯合治療。
- 他莫昔芬: 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被認為可能通過抑制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等促纖維化因子發揮作用,對部分患者有效,可作為激素的替代或聯合用藥。
- 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 對于出現甲減的患者,需給予左甲狀腺素鈉片補充治療。
- 手術治療:
- 指征: 主要用于診斷性活檢(金标準)和解除壓迫症狀(特别是當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緊急氣道壓迫風險時)。
- 方式: 手術通常僅限于甲狀腺峽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解除氣管壓迫(峽部切除術),或進行氣管切開術以保障氣道通暢。不推薦進行甲狀腺全切術,因為纖維化粘連廣泛,手術剝離極其困難,損傷喉返神經、甲狀旁腺等重要結構的風險極高。
- 監測: 需要長期隨訪,監測甲狀腺功能、壓迫症狀的變化以及是否出現其他部位(如腹膜後、眼眶等)的纖維化病變。
權威信息來源參考:
- 美國甲狀腺協會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 指南: ATA 發布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管理指南等文獻中會提及罕見甲狀腺炎(包括裡德耳氏甲狀腺炎)的鑒别診斷要點。 (可參考其官網發布的指南文件)
- 《默克診療手冊》(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提供詳細的疾病概述、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信息。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
- 《哈裡森内科學》(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權威的内科學教科書,包含對裡德耳氏甲狀腺腫的經典描述和最新進展。 (相關章節)
- PubMed Central (PMC) / 醫學期刊文獻: 可檢索到關于裡德耳氏甲狀腺腫的最新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裡德耳氏甲狀腺腫(Riedel's thyroiditis)是一種罕見的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
定義與别名
該病由Riedel于1896年首次描述,因此也被稱為Riedel甲狀腺炎(Riedel's thyroiditis, RT)。其他名稱包括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慢性木樣甲狀腺炎、慢性硬化性甲狀腺炎等。其拉丁術語為struma ligneous(闆樣甲狀腺腫)。
-
病理特征
甲狀腺組織因纖維化硬化而質地堅硬如木,常累及周圍組織(如氣管、頸部肌肉),導緻壓迫症狀(如呼吸困難)。顯微鏡下可見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但無惡性腫瘤特征。
-
病因與關聯疾病
目前認為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可能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部分研究提示病毒感染(如柯薩奇病毒)可能為誘因。
-
與其他甲狀腺腫的區别
- 單純性甲狀腺腫:多由缺碘或激素需求增加引起,無纖維化改變。
- 毒性甲狀腺腫:伴隨甲狀腺功能亢進,而裡德耳氏甲狀腺腫通常甲狀腺功能正常或減退。
-
治療方式
以緩解壓迫為主,如甲狀腺峽部楔形切除術。部分患者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如他克莫司)控制纖維化進展。
注:該病發病率極低,需通過病理活檢确診,需與甲狀腺癌、橋本甲狀腺炎等鑒别。更多完整信息可參考内分泌學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超短波電療法船體處置粗齒鋸迪尤氏法法人的監督非諧性常數工作過程估計銷售損失黑煤化工過程加熱爐降臨角礫雲橄岩接觸腐蝕結構頁紀律久仰客戶定金可調電壓管曆曆離子導體馬烯雌酮密封分離器納稅人自行申報表内卵黃囊潛管冷凝器全部恢複蛇頭草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