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特(watt)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功率單位,符號為W,定義為1焦耳能量在1秒内轉換或消耗的速率。該單位名稱源自英國工程師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以紀念他對蒸汽機改良的貢獻。在電學領域,1瓦特等于1伏特電壓下1安培電流産生的功率,即: $$ P = V times I $$ 其中,P為功率(單位:瓦特),V為電壓(單位:伏特),I為電流(單位:安培)。
在工程應用中,瓦特廣泛用于描述機械功率、電功率和熱功率。其衍生單位包括千瓦(kW, 1kW=1000W)和兆瓦(MW, 1MW=1,000,000W),常用于能源生産、電器能效标識和工業設備規格标注。例如中國國家标準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明确規定瓦特為法定計量單位。
詞源研究顯示,"watt"作為正式術語于1882年英國科學促進會會議上被确立,1889年納入國際電學單位體系。牛津英語詞典記載該詞最早出現在1888年的工程文獻中,而《大英百科全書》将其定位為"現代工業革命基礎性計量單位"。
“瓦特”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瓦特(符號:W)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功率單位,定義為1焦耳/秒($1 text{J/s}$),即每秒轉換或消耗的能量速率。在電學中,功率計算公式為:
$$
P = V times I
$$
其中,$V$為電壓(伏特),$I$為電流(安培)。因此,1瓦特 = 1伏特 × 1安培。常用換算單位包括:1千瓦(kW)= 1000瓦,1兆瓦(MW)= 1000千瓦。
該單位以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命名,他是18世紀英國工程師,改進了蒸汽機設計,推動了工業革命。其發明的雙動式蒸汽機大幅提升了效率,使蒸汽機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因此被後世以“瓦特”作為功率單位紀念。
在中文網絡語境中,“瓦特”衍生出兩種諧音含義:
“瓦特”既可表示科學領域的功率單位,也因語言文化衍生出幽默的網絡表達。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其含義。
阿切孫電爐半瞎的保修期限倍子便攜式計算機初乳激肽袋形縫術電無機化學低壓凍幹器動用法-林效應方位選示腹股溝皮下環俘獲向量篝火管補足物過程分析儀計算機程式員和分析員協會利潤總額氯化氯苄假硫脲┹濾器内分泌過少内閣欽差大臣氣體進樣閥瑟丹酸實效輸入過程司法解決碎石膀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