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邊際儲蓄傾向英文解釋翻譯、邊際儲蓄傾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分詞翻譯:

邊的英語翻譯:

brim; rim; side
【化】 edge
【醫】 brim; fringe; rim

際的英語翻譯:

between; border; boundary; inside; occasion; on the occasion of

儲蓄傾向的英語翻譯:

【經】 propensity to save

專業解析

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S) 是宏觀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指消費者收入增加時,儲蓄增量與收入增量之間的比率。其數學表達式為:

$$ MPS = frac{Delta S}{Delta Y} $$

其中:

一、核心含義與經濟學意義

  1. 反映儲蓄行為動态

    MPS 量化了消費者對收入變動的敏感度。例如,若 MPS=0.2,意味着收入每增加 100 元,儲蓄将增加 20 元,其餘 80 元用于消費(即邊際消費傾向 MPC=0.8)。兩者關系滿足:

    $$ MPC + MPS = 1 $$

  2. 凱恩斯理論基石

    在凱恩斯收入決定模型中,MPS 直接影響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乘數公式為 $k = frac{1}{MPS}$,表明較低的 MPS 會放大投資或政府支出對總收入的刺激作用。

二、現實應用與政策關聯

  1. 經濟政策制定依據

    政府通過分析 MPS 預測財政政策效果。高 MPS 經濟體需更強力刺激政策才能拉動需求,如 2008 年金融危機後,中國 MPS 升至 0.4 以上,促使推出"四萬億"投資計劃。

  2. 國際比較差異

    據世界銀行數據,發達國家 MPS 普遍低于發展中國家(如美國 MPS≈0.05,印度 MPS≈0.3),反映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度對儲蓄行為的顯著影響。

三、學術權威定義參考


數據來源:

  1. Keynes, J.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Ch.10
  2. 國家統計局《中國資金流量表:2021》
  3. World Bank Global Savings Database (2023)

網絡擴展解釋

邊際儲蓄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衡量收入增加時儲蓄增加的比率。其核心含義是:當個人或經濟體的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單位時,儲蓄部分的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例。

關鍵解釋:

  1. 定義與公式
    邊際儲蓄傾向的數學表達式為:
    $$ MPS = frac{Delta S}{Delta Y} $$
    其中,$Delta S$表示儲蓄的變動量,$Delta Y$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變動量。例如,若收入增加100元,儲蓄增加20元,則MPS為0.2。

  2. 與邊際消費傾向(MPC)的關系
    MPS與邊際消費傾向(MPC)之和恒等于1,即:
    $$ MPC + MPS = 1 $$
    這意味着收入增加的部分要麼用于消費,要麼用于儲蓄。

  3. 經濟意義

    • 儲蓄行為分析:MPS越高,表明收入增長中儲蓄的比例越大,消費動力可能不足;反之則消費傾向更強。
    • 乘數效應:在凱恩斯模型中,MPS影響經濟乘數的大小(乘數公式為$K = frac{1}{MPS}$),MPS越高,乘數效應越弱,對總需求的刺激作用越小。
  4. 實際應用

    • 政策制定者通過分析MPS預測稅收、補貼等政策對居民儲蓄和消費的影響。
    • 高MPS可能反映經濟不确定性增加(如預防性儲蓄),而低MPS可能指向消費信心提升。

示例說明

假設某國居民收入增加100億元後儲蓄增加30億元,則MPS為0.3,同時MPC為0.7。若政府計劃通過增加支出來刺激經濟,需考慮MPS對政策效果的削弱作用(乘數=1/0.3≈3.3)。

注意: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奧-豐二氏法部分自檢查電路非越時間模蓋銷幹垂體粉港市管制的市場海上捕獲合法權力混流葉輪膠體懸液機場靜電調整器急速反應鋸齒狀缺口決定性競選巨面的可交付品級空隙性遺忘臨界狀态目标地址年金終值評審小組棋盤格面積權益槭葉單甯散亂出入處理神經失用症鎖鑰學說搪孔用之動力組成微處理機系統分析儀